从义无反顾地辅佐曹操取得军事、政治斗争的巨大胜利,到功成名就之时决然而然反对曹操称王,荀彧的选择都是为力挽汉室大厦之将倾,最终因其扶汉思想和曹操篡汉之举发生龃龉,荀彧以悲剧落幕。荀彧依附曹操,是希望其成为周公,但曹操称王的行为更像是王莽。
荀彧“君子之风”的评价则来自钟繇、陈群、曹植、司马懿等当世名士,换句话说,荀彧就是公认的君子之风,再加上荀彧出身士族,长相伟岸有仪容,德、才、品、貌荀彧一个人全占了,堪称完美之人,是汉末三国时期,除诸葛亮之外,最完美的人了。
曹操麾下虽然人才济济,但论重要性或者说曹操最不可或缺之人非荀彧莫属:荀彧在191年弃袁绍而投曹操,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也”;荀彧不仅军略出众,还是战略和内政高手,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劝曹操早日迎奉天子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不少人才,比
这还要从荀彧的身份说起,他本是士家大族出身,一心只想匡扶汉室,他之所以要帮助曹操成就大业,那是他知道只有曹操有实力和雄心壮志能匡扶汉室,能结束乱世之中纷争,让大汉王朝回归到太平盛世,包括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名正言顺的保护皇帝,借皇帝的名义去平定天下,但是曹操一旦封王就等于不是汉臣了,荀彧始终是大汉王朝的忠臣。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因此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但在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的时候,荀彧明确表示反对,因此被调离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学看三国演义时,先开始觉得荀彧特别了解曹操,献出很多计谋,但是最终曹操想要自立,他却态度不明,甚至不赞成。我想问一下,他既然不愿意曹操自立,为什么要投靠他,在他麾下,如果他真的想帮助汉室,忠于大汉,为什么不去投刘备?最终他的死有什么疑点?曹操对他的态度又是一种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