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称《大品般若经》,二十七卷,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五至六年译出。此经据《大智度论》卷一百说是二万二千颂,但印度南方另有二万颂的本子流行,而玄奘法师所译《大般若经》第二会则是二万五千颂。
《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由南宋碛砂延圣院刊造大藏经版局组织刊刻。南宋宝佑六年碛砂延圣寺遭火灾,包括《大般若经》、《华严经》等经典在内的部分经板被烧毁,促使妙严寺本补入其中,后又经明代补版,所以传世面目多样。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去爬过泰山的人,也许都在“五岳独尊”的石刻旁打过卡,其实,泰山上还有中国迄今所存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佛经——《金刚经》。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山东群山之间,有很多用大字刻的佛经,与河南、河北不同,山东的刻经有着很不一样的一些特点。
今天,咱们就来细数一下。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此七宝的名称出自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而玄奘所译之《称赞净土经》则称此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珍珠、阿湿摩揭拉婆”。
导读:本章为中国佛教史的第七十二章,本章所要讲述的是"般若类"经典的传播情况,这实在是中国佛教史上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上一章笔者讲到了曹魏之后西晋的著名高僧竺法护,他除了翻译出了《正法华经》这部重要的佛教典籍之外,还翻译出了《光赞般若经》这部"般若类"的重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