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12月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以来,讨论它的文章层出不穷。他们大多围绕着盲盒、潮玩、IP、智商税、赌博、二手炒家、Z世代心理需求等因素展开,仿佛集齐了七龙珠就能召唤一个新的爆款品牌。而冰山君想从数据的角度出发,看看这个估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公司,到底都做对了什么?
3月26日,泡泡玛特正式公布2020财年年度报告,在一个月之内市值几乎腰斩的背景下,这份年报显然令人期待。从这份成绩单来看,过去一年依旧是“丰收年”:2020年,泡泡玛特营收达到25.1亿元,同比增长49.3%,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9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地吃喝住行,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精神消费层面上来。当然了,精神消费不止是旅游,同时也包括其他方面,比如说是收藏,就已将演变成了越来越多人的爱好。
泡泡玛特下落的速度,竟然比它当初走上神坛还快。公司股价从高点107.6港元跌至目前的61.9港元,区间跌幅超过40%,市值不足900亿港元。下跌的一幕似曾相识,就像泡泡玛特身上的“泡沫论”总是挥之不去。经过二次销售事件后,泡泡玛特陷入舆论风波,市值暴跌150亿港元。
文|科技茶馆(kejichaguan)最近,潮玩有点火。12月,被称为“中国潮玩第一股”的泡泡玛特上市,首日高开超100%,市值突破千亿港元,资本“用脚投票”,表达了对潮玩整个新兴行业的看好。潮玩经济的崛起,让更多人看到了盲盒市场的广阔蓝海。
首选是大部分人对于年轻一代在塑料玩具上豪掷千金的困惑,他们不解这个驱动力源自哪里,更不看好其可持续性,这份疑惑直接反馈到了股价上,以三月份为例,相较今年二月份高点时的107.60港元,泡泡玛特整个三月可谓是持续下跌,市值蒸发超700亿港元。
原标题:泡泡玛特赴港上市:暴利背后合规性存疑,盲盒热度衰退前景难料 来源:蓝鲸财经。凭借着网红盲盒“Molly”实现业绩爆发式增长的泡泡玛特,不仅收割着一批购买力超高的年轻人,也带动着其所在的潮玩行业走向资本市场。
记者 | 刘杰凌晨四、五点的北京寒风凛冽,资深买家们蹲守在泡泡玛特的贩卖机、零售店前等待新品发售;泡泡玛特举办的潮玩会展上,大批消费者为之疯狂,直呼“上瘾”。不过,可能他们也没想到,自己的小爱好,已经造就了泡泡玛特的千亿市值。
近年来,随着潮玩的兴起,很多跟潮玩相关的企业也是相当的火爆,比如说以盲盒起家的泡泡玛特就是如此,而如今泡泡玛特也是非常的不好过,并且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了各个门店的消费之后,如今泡泡玛特的净利润再次不断地下降,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股价一路下跌。
今年6月1日,泡泡玛特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被冠以了“盲盒第一股”的标签。在招股书中,泡泡玛特表示IP运营才是公司的核心能力。王宁此前在公开场合表示,“再过五年,泡泡玛特会成为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业”。
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前不久《价值事务所》再次追踪了泡泡玛特,虽然这家企业一度存在较大争议,但至今基本可以说他的模式跑通了,而且越来越有迪士尼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