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电视剧中都有类似的情节,说是某人犯了重罪,被判“午时三刻斩立决”。很多小说文本中也有类似的写法,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中就有写到,卢俊义被押送问斩时,也是听闻“午时三刻到了”这一声叫喊,刽子手便作势动手。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老王观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最新内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肯定常常听到过午时三刻开始行刑,那么有没有细想过为什么古代刽子手行刑要挑选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呢?来让三好青年告诉你吧。
这是我每天都会问的问题,那么在古代没有钟表没有手机,他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古人最早通过太阳来既时候来就发明了日晷将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在在两个小时,然后将一个事成分为了八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举个例子呢,我们常听到的午时三刻是几点呢?
提到‘午时三刻’和‘三更半夜’相信很多的人都不会太陌生,因为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经常用来代表特定的时间,比如一些古代的电视剧和古代是书籍里面经常会提到这两个成语,那么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分别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呢?
上篇文章讲了我国特有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除了纪年,还可以纪月、纪日、纪时。大家发现没有,不管用什么方法记录,在年、月、日的长度上,我国古代与世界其他民族基本都是相同的。就是按地球公转一圈记录一年,月亮公转一圈记录一月,地球自转一圈记录一日。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2、二十四时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