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三国演义》中,最有天下格局的战略谋划,非“挟天子以令诸侯”莫属。正是曹操的谋士毛玠进献的这条大计,决定了当时中国北方的统一。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事,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不仅仅是摆在曹操一人眼前的胡萝卜,而是全天下诸侯共同的“机遇”。比如,最早掌握东汉朝政大权的董卓,其实是最早近距离获取“机遇”的人选,可是董卓对朝政的掌控能力实在太差,既玩不转朝廷大臣,也搞不定地方诸侯,最后不但没能号令天下,反而招来了天下诸侯的反对。
古代打仗讲究正义之师和出师有名,曹操手里得天子,能让他代天子发号施令,在那个时候,好多士大夫之流的人还是非常支持天子,认为天子才是正义。所以,曹操掌握天子,就能名正言顺地发布征战命令,他说谁是乱贼都可以。
汉献帝建安元年七月,皇帝一行人好不容易摆脱董卓余党郭汜、李傕的控制,渡过黄河,回到首都洛阳。在这个时候,曹操听从手下智囊毛玠、荀彧的建议,加上朝廷中董昭的帮助,在同年八月把皇帝接到自己的地盘许都,这就是“奉戴天子”的大致过程。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有诸葛亮等少数人这么喊!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孙权的部属听到曹操带着几十万大军要与孙权“会猎于吴”时,“无不响震失色”,绝大多数部属主张向曹操投降,连孙权的首辅大臣张昭也极力主张投降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三国时期曹操采取的一项政治策略。公元196年,曹操迎立汉献帝刘协,并开始以皇帝的名义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一方面,他可以对诸侯进行名正言顺的赏罚和征讨;另一方面,他还能够以朝廷的名义招揽天下人才。
在刘备占据徐州之后,曹操当即决定讨伐刘备,但荀彧把他劝住了,还是集中精力,把吕布打垮再说。于是曹操终于把吕布打得逃出了兖州,接下来该掉头往东去打刘备了,但是,一个人物的出现,救了刘备,让曹操决定先往西行动。这个人就是汉献帝。
当时汉献帝已经没有实权了,各路诸侯也是不会听朝廷的调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意义呢?天下人皆知曹操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也就没有名正言顺这一说,曹操以天子发布的任何任命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岂不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