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字是不是很有意思?一个马,两个马,三个马;一个牛,两个牛,三个牛……除了标题中的这些,你还见过哪些?不妨回复一起交流一下咯!进入正题前,先和大家讲个笑话:有个学生名字叫“马騳骉”。开学点名了,班主任不知怎么念,所以每当上课点名的时候,总爱说马叉叉到了没。
清朝诗人、美食家袁枚,在所著《随园食单》水族有鳞单中,这样写到土步鱼:“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曰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袁枚,清朝著名美食家,妥妥的大“吃货”一名,能被他夸赞的鱼类,也绝非等闲之辈!
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马口鱼是一种鲤科、马口鱼属类生物,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起,两侧各有一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的凹凸处相嵌合,形如马之口,故名“马口”鱼,意指口部像马儿的嘴巴。
水中精灵宽鳍鱲每年的夏季,清澈的溪流水里总有那么一群色彩艳丽的精灵,钓鱼人经常把它和马口傻傻分不清楚。和马口鱼生活习性相似,两种鱼经常群集在一起,喜欢嬉游于水流较急、底质为砂石的浅滩。它就是宽鳍鱲[kuān qí liè]。
许多、许多年前,有一套名为《美味情缘》的港剧。剧情主要围绕“食物可以传递感情”为主线。还记得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百里鲜酒楼里的老员工怎么也想不起那位厨艺精湛的高人叫什么名字,后来看到一条马友咸鱼,才猛然想起他就叫“马友”。马友,那时小汐听都没听过这种鱼,还觉得男主角用“马友”作名字也没什么特别。许多年以后从一位渔民朋友口中才知道,原来马友鱼灰常好吃!而且这种鱼堪称中国独有。民间素有“一白仓,二马友”之说。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编者按: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