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水,川流不息,一年又一年,四季轮回,我们每天都过着类似的黑夜和白天。真的是感同身受,要知道,那些统计“数字”背后都是一些跟我们一样的生命,他们也有家人有朋友,有各自的七情六欲,有爱有恨,有柴米油盐和酸甜苦辣。
北京大学清明论坛是一个以生命、衰老、死亡、纪念为主题的生命文化研讨平台。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福寿园国际集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协办。以下是作家贾行家在第六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发表的演讲,内容有删减。
但生活在社会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这样场景,越是生活艰难的人,越会受到生活环境和外人的影响。这位单亲妈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估计也是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用一只手紧紧地抱住2岁的儿子,泪流满面,嘴巴不停地向儿子叮嘱着什么。
说起死亡,那是比癌症还要沉闷的两个字,很多电影在结尾时不会直接告诉大家谁死了谁活了,而是用特殊的手法让大家猜测,如果你愿意相信他还活着,那么他就是活着。而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来临时可能是冰冷的机器告诉你,也有可能是患者痛苦挣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