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连平 王运金 (连平 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本文已于2024年11月27日发表于第一财经11月4日至8日,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审议并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建议增加6万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陈李 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新华社 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各界关注。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会后第一时间接受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深入解读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问:明年如何处理好地方政府发展和化债的关系?
11月8日下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介绍,这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的决议》。
其实不然,42.8万亿一点也少不了,这里的化债是转化而不是消化,是用未来中长期国债还当下债,是财务手段,是量化宽松,是加速流动,是权宜之计,担子仍然是那么重,压力仍然是那么大,如果仍不能压缩当下和未来财政开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负债将越滚越大,会给未来经济造成更大隐患,今天我们中央财政所做的这一切就失去了意义,我必须清醒的认识这一点。
(本文作者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如何看待“化债”对资本市场影响2015年以来,我国已经历三轮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过程,而历轮化债过程均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深刻影响。往后看,化债仍是2025年影响信用市场的重要因素,而近期地方置换债的落地意味着第四轮化债的开启。
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作为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专家表示,这次置换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