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任务要求,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努力解除人民群众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
又到了一年一度交城乡居民医保费用的时候,不难发现今年基本都实现了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医保个人账户有余额的人可以给同省的亲人,交城乡居民医保费,直接可以从医保账户余额里面支付,那到底什么是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呢?能共济给谁用?下面一起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已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23个省份已将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何为医保“家庭共济”?我国职工医保参保人设有医保个人账户,缴纳的保费会有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原来只能由职工本人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就医购药时个人负担的费用等。
重大利好!去门诊看病也能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的医保了!据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消息自9月1日起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由家庭成员扩展到近亲属可共济亲属的范围由原规定的参保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配偶父母扩大至其本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新华鲜报|@13亿多参保人 职工医保个账将迎来“跨省共济”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的医保钱包功能,苏州市居民杜女士仅需不到一分钟,就能将个人账户里的钱实时转给远在河南的父亲,用于其看病就医。而这样的“跨省共济”,即将在全国更多省份铺开。
2021年,国办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职工本人,扩大到其参加基本医保的“配偶、父母、子女”;今年7月,国办再次印发文件,进一步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
2021年,国办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职工本人,扩大到其参加基本医保的“配偶、父母、子女”;今年7月,国办再次印发文件,进一步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医疗保障局介绍情况。今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对此,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颜清辉介绍,目前,重点事项办理时间明显缩短,流程大幅压减,形式更加灵活。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查询“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发现,截至12月10日,共有24个省份已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0月6日,针对“我医保卡里的钱可以给家人用吗?”等问题,国家医保局发文表示,参保职工个人账户是可以授权给已参保的父母、配偶和子女使用,用于支付合规医药费用中的个人自付部分等。
职工医保参保人有个人账户余额的话,就可以医保共济绑定家里人,可以给家里人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费用,家里人看病这些也可以使用你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但是很多人发现,为什么别人能共济成功,我的却不能呢,主要是因为这四点原因引起的,一起来看看吧!
“医保钱包”来了!12月2日,国家医保局在江苏苏州正式启动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功能。在现场,杜女士通过自己的“医保钱包”给身在河南的父亲转账500元,身为杜女士医保共济人的父亲即时收到款项,用于自己参保及医药消费。
12月初,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工作启动。医保个人账户打破地域限制,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可以跨省用于本人近亲属缴纳居民医保和报销医疗费用,目前已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甘肃部分地区正式试点运行,其他省份和地区将会陆续开通。
目前全国已基本实现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在同一医保统筹区内家庭成员间的共济,部分地方已经实现省内不同城市间的家庭共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如何给家人使用?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近日,国家医保局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Q:如何办理“家庭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