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都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这一份卷子是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因此,以其历史文化价值得以成为了国家的一级文物,并且成为了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科举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出仕为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据统计,我们国家自从开始科举,直到清朝光绪年间科举废除,一共出过592名状元,如果再加上其他非正统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科举考试起源于隋唐时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延续了1300年,是历朝历代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手段。光绪三十年,也就是废除科举制的前一年,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清政府因此开设了一场恩科,名为甲辰恩科,这场考试有273名贡士进入殿试。
一、康熙朝的科举顺治皇帝是清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殿试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在太和殿亲自主持,每次殿试录取人数一般为一二百人,与今天的高考相比,考试竞争程度要激烈的多,大约相当于每年从全国录取七八十人。
清末状元的考卷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会试试题第一场(史论5篇)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翻译:周唐指的是周朝和唐朝。外重内轻——周朝实行诸侯分封制,最后造成诸侯做大,周天子靠边站。唐朝则实行藩镇制,导致藩镇做大,形成事实上的藩镇割据。
潮新闻 共享联盟(松阳)吴洋飞清朝科举试卷长啥样?你见过吗?近日,民间收藏爱好者孟浩向松阳县档案馆捐赠了3份清朝年间的科举试卷,循着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了解下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大家都知道,古代科举主要是考写作的,没有什么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所以,很多文科同学(包括我自己)都可能会觉得古代的考试简直太简单!写写作文就行。那事实真是如此吗?古代科举考试难吗?都会出怎么样的题目呢?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去看看古代科举的题目都考什么。
据龚洁介绍,吴锡璜是同安石浔人,字瑞甫,生于同治十一年,光绪三十四年得中举人后倦于仕途功名,弃官从医,在同安悬壶济世,并编撰了《中西医湿热串解》《伤寒纲要》等多部医学名著,1923年应同安县长之聘,历经五年编成宝贵的《同安县志》。
说起状元,我们现代人最先想到的大约是每年各个省的“状元”了。这些人一般都是我们普通人眼中的“大神”、“学霸”、“学神”,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各大名校争抢的热点,每年都会因此而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不过,“状元”这个词却是出自科举制度的。正如古诗所说:“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