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昌明,技术迭代的当下,神学专业的存在仿佛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以至于很多人都对它产生了误解。其实神学并不是研究圣经故事或者占卜星座的学问,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哲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内容都需要涉猎。
中国人信教人数占比十分小,教授在一开始抛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样的定论,必然会吸引到听众的注意力。在抛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一定论后,大卫教授又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人没有信仰只有抗争,这让他们屹立至今。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山海经》是一部荒诞的怪书,书中既有补天追日、填海造人的神话,也有“状如狐而九尾”的奇珍异兽。由于里面的东西太过离奇,以至于一直以来都没人敢相信。甚至史学大家司马迁都直言书中内容为“余不敢言也”。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书中那些荒诞的记载却一个又一个地被证实。
由中国神话故事解读中华民族抗争精神文|刘文清哈佛果然是世界一等一大学,他的教授解读起咱们国家关于信仰问题的论调,实在是太有深度。哈佛教授:许多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个民族特征,却让他们巍然屹立世界至今。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
经常会碰到诸如“谈古论道意义何在”、“中国没有哲学”、“老子孔子都是复古倒退的”、“中国的神话故事是人类儿童期的明证”“身处科技社会,心在愚公时代”等问题,有的条友看不下去了,怒怼:崇洋媚外,虚无主义,数典忘祖!
叶舒宪教授1987年主编、主译论文集《神话——原型批评》,1992年又出版专著《中国神话哲学》,至今数十年间,他已出版了60余部学术著作,发表了数百篇论文,还翻译、主编了多种著作,可谓著作等身,学殖强健。
中华文化上千5000多年,要说这期间诞生的奇书,评出来一本的话,一定有一个叫做《山海经》。很多人说,即便后来出现了《鬼谷子》《推背图》等等,远没有《山海经》来的震撼。当然,我们知晓山海经,最开始还是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追日等各种神话故事开始的。
上周,一篇名为《麻省教授: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分析》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此文称,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拉尔森,在一场讲座中对比解读中西方神话故事,称西方人习惯于听神的旨意,往往逃避,盛赞中国人的不屈精神。近日,拉尔森本人表示,“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个这样的演讲,我对此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