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巩义市一个普通的乡村,奶奶披着雨衣,不时擦拭脸上的雨水;爷爷坐着轮胎看一天……最近,一支民营豫剧团在网上“出圈”,乡亲们为了看戏,赶十几里路来,风大雨大也不愿离开;剧团在哪儿唱戏,哪儿就围满了戏迷。
范胜男饰演的穆桂英。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亚猛 时硕 摄□本报记者 张冬云 张魏11月中旬,长垣市官桥营村的麦田里,冬小麦已出苗,满眼青绿。麦田一角,搭起了一座戏台。今天要唱的大戏是《秦香莲》,演员来自一家民营剧团——安阳市青年豫剧团。
#90后女孩花光60万自办豫剧团#范胜男和她的豫剧团,经历过三次至暗时刻。第一次,剧团成立5个月,花光了60多万,发不出工资,也接不到演出,她兜里只剩下42块钱。第二次,疫情时期演出骤减,团员为了谋生出去打工,她和丈夫在路边摆摊,剧团名存实亡。
【来源:河南日报】范胜男饰演的穆桂英。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亚猛 时硕 摄“线下和观众零距离交流,热腾腾的即时反馈,她迷恋。线上,是远方无数的人们,都有可能看到自己的戏,她期待。”11月中旬,长垣市官桥营村的麦田里,冬小麦已出苗,满眼青绿。麦田一角,搭起了一座戏台。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商泽阳 吴越“唱戏不止在直播间,还得扛着铺盖辗转在村口”——这是“90后”豫剧演员,同时也是一家民间豫剧团团长的范胜男,常挂在嘴上,更付诸于实际的行动。2023年,她所在的豫剧团,演出超600场,收获的粉丝,在全网也超过70万。
河南省科学院激光所科研团队成员们在讨论晶圆切割问题。 本报记者 师喆 摄中原量子谷一期基本完成建设,二期工程也在加紧推进。 本报记者 王延辉 摄爱达邮轮秋冬航季暨豫剧文化出海产品发布会在上海豫园“海上梨园”小剧场举行。
豫剧刻进中原人DNA里的旋律在河南有一批年轻豫剧演员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拓展豫剧舞台的宽度他们走出河南到全国各地的乡村演出把豫剧唱到更远的地方他们运用互联网平台在直播间里搭“戏台”开启了豫剧传承的“第二舞台”河南安阳“90后”女孩范胜男是豫剧崔派传人10岁开始学戏,14岁登台表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冬云 张魏/文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亚猛 时硕 席荣荣 辛装/视频11月中旬,长垣市官桥营村的麦田里,冬小麦已出苗,满眼青绿。麦田一角,搭起了一座戏台。今天要唱的大戏是《秦香莲》,来演出的是一家名叫安阳市青年豫剧团的民营剧团。
点击观看视频豫剧演员直播间带货,就活该挨骂吗?据大象新闻报道,河南安阳市青年豫剧团团长范胜男将自己剧团的表演搬进直播间,为补贴团员收入,加入直播带货。结果一两万人的直播间一下降到一百多人,粉丝大骂演员不尊重艺术。一些演员看着屏幕上的骂声,情绪崩溃,但是大家依然坚持演完了。
线上直播画面 视频截图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黄亚芳台上戏声阵阵,台下暴雨倾盆,观众身披雨衣、脚踩砖头,只为看上一场过瘾的“村戏”!这样的场景在安阳青年豫剧团的演出现场屡见不鲜,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河南人的戏曲DNA就被唤醒,人们的看戏热情随即被点燃。
大家好,我是新闻评论员尹武。“紫牛头条”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的王牌栏目。2023年报道了很多小人物,包括一些平民英雄。从这些人物故事中,能真实的看到时代的大背景。我们这档视频节目,有很多话题都是从“紫牛头条”中拎出来的。今天,再说一个“紫牛头条”报道的小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