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为青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又名饮麦、牟麦、饭麦、赤膊麦,与小麦的营养成分近似,但纤维素含量略高。中医认为,大麦味甘、咸、性凉、归脾、胃经。具有健脾消食、清热利水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积饱胀,可用大麦炒微香,每日煎汤服食,可养胃健脾,补中益气。
小麦的来源: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小麦的性味归经:甘,凉。入心、脾、肾经。小麦的功效:养心,益肾,除热,止渴,通淋,止泻。小麦是秋天播种,冬天生长,春天茂盛,夏天收割,得一年之气,所以也是五谷之长,它是甘凉无毒的,入心经为主。
中医认为,五谷性味平和,补益脾胃。《黄帝内经》记载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搭配原则。传统上,五谷指稻(水稻、大米)、黍(黄米)、稷(又称粟,即小米)、麦(小麦)、菽(豆子);而现在,五谷泛指各种谷类食物。
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小麦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小麦作为我国五大主食(大米、小米、小麦、高粱、大豆)之一,在粮食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
《名医别录》中记载其能:“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本草再新》中提示小麦“养心,益肾,和血,健脾。”《医林纂要》记载其能“润肺燥”。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都可入药。但是,新麦与陈麦,种子与面粉,性味都不同。小麦“面热、皮凉”,浮麦有皮无肉,性甘凉,所以一般治汗多用浮小麦。《本草纲目》讲:“新麦性热,陈麦平和,小麦面甘温。”《本草拾遗》记载:“小麦面补虚、厚肠胃、强气力。”《本草纲目》还详细归纳了不同性质小麦的功效:“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