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等人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轴子暗物质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将国际上的探测界限提升了至少50倍。该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诸多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预言了轴子是构成暗物质的候选粒子。
中新社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庞无忌)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颜宁25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上说,因为没有合适的检测手段,在生命世界里,还有大量的分子是科学家们无能为力的。但她也直言,科学研究中难题才真正令人激动。
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近日,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沼科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多家单位,发现并分离培养了一种新型的产甲烷古菌,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自然》)。产甲烷古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大约34.6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
每经记者:丁舟洋 唐俊 每经编辑:易启江每经11月21日讯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占整个宇宙质量27%的“神秘物质”,它被称为“暗物质”。如果发现暗物质,将对基础科学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解决宇宙起源等重大问题。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4月25日举行,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在进行嘉宾演讲时表示,探索生命“暗物质”是深圳湾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之一。作为科技工作者,颜宁分享了她对于“通过创新建设更美好的世界”的理解。
编者按:每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有趣的科学家。对于这群“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群体,第一财经于2023年策划推出融媒体产品《原来你是这样的科学家》,通过长期跟踪采访,走近这些追逐“星辰大海”的科研工作者。
每经记者:丁舟洋 唐俊 每经编辑:易启江,宋红“上天入地”,国际科学界对暗物质探索的竞争空前激烈,而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有望引领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占整个宇宙27%的“神秘物质”被称为“暗物质”,是解开宇宙奥秘的关键。
11月3日,2024腾讯科学WE大会在成都科幻馆开幕。本次大会以“科技树·转折点”为主题,汇聚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等国内外顶尖科学家。本次大会上,知名科学家刘江来教授分享了他对暗物质、引力透镜效应、WIMPs理论、中微子的探索和思考,并接受媒体采访。
“每秒钟都有上亿个暗物质粒子穿过我们的身体,其实不止暗物质,还有很多已知粒子,例如每秒穿过我们指甲盖的太阳中微子便是以万亿计。”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特聘教授及副所长、PandaX暗物质实验首席科学家刘江来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技日报广州10月10日电 (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朱嘉豪 李建平)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11月7日报道,寻找暗物质是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和实验室一直痴迷的课题。一些实验室将目标锁定为天上的恒星,另一些则深入地底探究。现在,一项新技术将试图在古代地球岩石中追寻暗物质碰撞的证据。
来源:科技日报 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等研究人员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轴子窗口”内成功开展了轴子暗物质的直接搜寻实验,将国际上该领域的探测界限提升了至少50倍。
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石油、天然气、煤炭和许多未知的矿产资源分布其中。近年来,随着浅层传统化石能源开采越来越困难,地热、页岩气、页岩油等新兴能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受技术限制,这些藏在石头里的新兴能源很难被开采利用,开采过程中还会增加地震的风险,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关闭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