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在酒桌上,有两种人最容易让人记住,一种是喜欢频繁敬酒的,这样的人,常常负责气氛的调动,使大家迅速热络起来。另一种就是从不主动敬酒的人,他们只默默吃喝自己的,为此很多人都说,这些像闷瓜一样的人都很傻,而那种频繁敬酒的人就是会来事,事实真是如此吗?
有一个热烈的讨论:在单位酒市场,有些人不是领导,有些人敬酒时喝酒,但他们不喜欢敬别人的酒。我相信,当每个人在参加部门聚餐时,会有一些同事喜欢谈论人,不是谈论同事的私生活,而是谈论别人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近日,一张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辱骂”的截图在网上热传。截图显示,在名为“2020年校园招聘新员工”的微信群聊中,杨某表示其来自某银行中关村支行,因个人原因无法喝酒,未来也没有打算喝酒。在第一次聚餐时,因为没喝“A角”敬的酒,某领导走到杨某面前,扇其巴掌并用粗口指责。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酒已经变成应酬、交友、社交的重要工具,虽然有酒不一定能办成一件事,但没酒一定办不成。有了酒,自然少不了喝酒、劝酒、敬酒等一系列流程。能把酒桌文化做得游刃有余的,职场道路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但这类人要么是在职场打拼多年的老狐狸,要么从小耳濡目染,反正是很少。
现在的职场变了,特别是在年轻人这一块变了,酒拿职场的一些饭局来讲,现在饭局吃饭也没有以前那样“讲究”了,有一个现象就是存在一些不喝酒的人,有的人就是从来不会主动的去敬别人酒的,这些人的大体是这样的一些想法。
近日,一张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辱骂”的截图在网上热传。截图显示,在名为“2020年校园招聘新员工”的微信群聊中,杨某表示其来自某银行中关村支行,因个人原因无法喝酒,未来也没有打算喝酒。在第一次聚餐时,因为没喝“A角”敬的酒,某领导走到杨某面前,扇其巴掌并用粗口指责。
酒,从古至今,就在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也酝酿出了很多的酒文化。当更多年轻人讨论“酒桌文化”的陋习时,他们在关注什么?从小杨开始,这届年轻人能终结“酒桌文化”吗?真正的酒文化是什么样的?“酒”这种液体,可以说贯穿了中国历史古今,久远到中国汉字成熟之前就已经存在。
近日,一张银行新员工吐槽不喝领导敬酒被辱骂打耳光的微信群截图,引发热议。8月24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官微回应称,员工杨某反映的中关村支行营业部某领导及该支行个别员工在私下非公款聚餐中,确系存在因酒后失态而对杨某做出言语及行为失当等举动,相关责任人已被停职接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