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86年巴黎市内就不许建立墓地,因为担心城里的墓地导致疾病传播,所以新设立的公墓都选在郊区,而拉雪兹公墓的位置就离当时的市区较远,初期很少有人愿意“住”得这么远。拉雪兹神父住宅1804年,这里只有13座墓。政府为了给拉雪兹公墓做推广,此后曾举行了隆重的名人迁移墓地活动,第一批
巴黎是个奇特的地方,五光十色,缤纷绚烂,人人可以来巴黎,谈巴黎,写巴黎。负笈索邦之前,曾经二度造访过花都,心目中的这座名城,乃文化艺术中心,时装汇集之地,拉丁区的浪漫情调熏人欲醉,塞纳河畔的旖旎风光令人神往。
位于德农小径的维旺·德农之墓。维旺·德农(1747-1825年)是拿破仑时代的卢浮宫博物馆馆长。青铜雕像由雕塑家皮埃尔·卡特里耶创作。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张海儿/图)摄影师张海儿在巴黎的住所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仅一街之隔,他时常到这里散步。
确实除了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必打卡的地方,我想去追寻雨果——追寻巴尔扎克、大仲马…公墓开放于 1825 年,与拉雪兹神父公墓、蒙帕纳斯公墓并列为巴黎的三大公墓, 文学家左拉、小仲马、司汤达、海涅,印象派画家德拉等许多名人都安葬于此。
花岗岩装饰的棱形墓盖上镌刻着:“画家阿梅迪奥·莫迪里阿尼,1884年7月12日生于意大利里窝那,1920年1月24日逝于巴黎,在荣耀降临的时候,死神将他召去。妻珍妮·耶布特奴,1898年4月16日生于巴黎,忠实的伴侣直至最后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