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水增多,城区不少公园和小区里出现了非洲大蜗牛。据了解,这种蜗牛叫做非洲大蜗牛,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具有夜行性、杂食性的特征,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
非洲大蜗牛中国泛滥成灾,非洲人的超级美味,为什么中国吃货却不敢吃,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蜗牛,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产自非洲东部的蜗牛,在中国它被称为花螺、菜螺,属于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可以说在中国一些地区十分常见,甚至泛滥成灾。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近段时间,海南海口有不少市民反映,下雨过后,总能在一些小路边、草丛里、树枝上,看到个头特别大的蜗牛。研究人员称,壳长超过成人三指宽的,基本都是非洲大蜗牛,其体内携带多种细菌,属于外来入侵物种。
“比成年人拳头还大的蜗牛你见过没?”8月27日晚8时许,家住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的杨女士在小区发现一只超大蜗牛,“40多年了,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蜗牛!”除了攀枝花,福建、广东、云南、海南等多个省份近期也曾出现这种大蜗牛的活动痕迹。
它们喜欢“携家带口”出行,一趟出游就要带上所有家当。有人说它们是携带病毒的恶魔,也有人说它们是美味佳肴,真相到底如何,晨报记者今日为您揭秘。雨后溜达的“大蜗牛”记者来到位于思明区的海滨花园小区。在小区的绿化带附近,发现了几只“大蜗牛”,它们大的有成人食指的长度,小的也有大拇指那么长。
最近雨水增多,很多地方蜗牛也成批出来“流浪”了,有的蜗牛甚至有成年人掌心那么大。不过在这儿可要提醒大家了,街头路边的大蜗牛碰不得,更吃不得!雨后的公园里、山脚边、树丛下,不时会出现大蜗牛的身影。园林工作人员介绍,别看它外表“憨厚”,其实它是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
近日,柳州市马鹿山公园大草坪附近出现“巨无霸”蜗牛,园区经调查,确定是非洲大蜗牛。与普通蜗牛相比,这种蜗牛个头较大,外壳呈现黄褐色的螺旋状并带雾面花纹,喜欢躲在阴湿的草丛,或攀附在绿树丛的墙壁上,一般是在雨后或傍晚才会出现。
近日,广东在雨后出现了不少巴掌大的蜗牛。这些大蜗牛为棕色壳、灰色肉,拖着长长的黏液“招摇过市”,还一举登上网络热搜榜。不少网友惊诧:“广东的蜗牛都这么大的吗?”“肉这么多,‘吃货’申请出战!”针对网友的好奇,专家提醒:这种蜗牛并不卫生,最好不要触摸,更不能吃。
降雨过后,一些小区路面和市政道路绿化带常常出现一只只大蜗牛,有人戏称它为法国蜗牛,是烹饪的好食材。2007年的调查显示:广西各地采集到的蛞蝓、福寿螺、非洲大蜗牛和蜗牛中,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 11.71% , 10.82% , 8.85% 和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