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的秋季,身披黄马褂的李鸿章站在美国纽约的码头上,他的眼前是一片现代与繁华的景象。首先到访的是纽约的中央公园,一个充满了自然与和平的地方,中央公园与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There are newspapers in China, but the Chinese editors, unfortunately, do not tell the truth. They do not, as yourpapers, tell ‘the truth.’ The editors in China are great economizer of the truth;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在距离与美国总统格兰特见面17年后,乘坐圣路易斯号邮轮,于当地时间8月28日抵达美国纽约。在当时来看,李鸿章几乎是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东方高官,一时间记者云集,成功成为了当时的网红热门事件。
1896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二年,此时的李鸿章正沉浸在北洋军舰全军覆没的悲痛情绪中,苦于想不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便决定对美国进行访问,当时还自认为是天朝的大清国,对美国政府并不以为然,但刚一下船李鸿章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会如此绝望?
清末的中国,如同一个负重前行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帝国的国门,也照亮了沉睡的东方巨龙,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晚清政府开始尝试着睁开双眼,去观察、去学习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蛮夷之邦的西方世界,而李鸿章,这位饱经沧桑的晚清重臣,则成为了这场跨越东西方文明碰撞的亲历者。
说起清朝,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说起清朝的发展,大家都会嗤之以鼻,觉得清朝是非常腐败与落后的。清朝的皇帝盲目自大,最终错失了发展的最好时机,落后于很多国家。其实大家只看到了一方面,其实纵观整个清朝,并不是一直都很愚昧无知。在清朝后期也出现了许多开眼看世界的官员。
这是中国政要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特别是李鸿章来了,他可是后来被评价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三个政治家之一,其他两个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元上的总统格兰特,所以,美国人特别重视,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到处悬挂着大清国旗,所到之处人潮涌动。
1895年,对于刚刚签订马关条约归国的李鸿章而言可不是个什么好日子,举国上下骂声不断,痛斥其卖国行径,翰林院联名弹劾,最终清廷不得已将李鸿章罢免,去掉了连任了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名义上改为“入阁办事”,实质就是个虚职,无任何实权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