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理想,可能是一名警察,一名演员或者一名作家,也可能是自己堆积的世界,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它们就像我们生活的一束光,总在你迷途的时候,突然的出现,照耀着你,让你的世界不至于完全被黑暗笼罩。
淡淡的吉他弹唱舒缓而重复,歌声的无力一如我们曾经的理想。当岁月已去,午后阳光洒在书桌上,暖暖的,一杯咖啡,氲氲的。把散文谱成曲,唱作诗,导入卡带,伴着沙哑唱出。不吵不闹,平淡但令人喜欢。《理想三旬》,收录在陈鸿宇首张个人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当中。
如果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就像你问90、00后的梦想是什么一样,那么就是“不上班依然过得很好”。没有人喜欢做“三和大神”那种自由,如果自由需要那样落魄,那样的自由代价是不是有点大呢?现在这个社会说法变得委婉动听了,把失业和无业游民变成自由职业者。人各有自己活着的方法。
朋友在北大读了七年,毕业之际,意识流地敲出感言一篇。语言诙谐,感情真挚,陈述读后感触颇深,决定与大家分享。很久以来,我们一直说着不得不说的话,做着不得不做的事,见着不得不见的人。“不得不”代表了我们被生活所迫的窘态。
很久很久之前就有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也许你也有所耳闻!有一名记者深入贫困山区当中,他问一个在山坡上面放羊的小孩子,“请问你为什么要放羊呢?”男孩也很天真的回答到:“攒钱娶媳妇。”记者接着问他:“娶媳妇做啥呀?”小孩继续回:“生娃。”记者接着问他:“生娃干什么嘛?”小孩说:“放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