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爷爷离开家门的那刻起,就义无反顾再没回头,从此走上了远离故土几十年的不归路!能够培养出这样优秀孩子的家庭,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绝非等闲人家,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牵挂千里之外孤身打拼的苦命孩子是人之常情,况且家境不是那么困苦不堪不能成行,但是,安徽老家的任何人任何时间应该从来都没有踏足河北这片大地,因为家里几代人没有一丝一毫这方面信息流传下来。
7月11日,河北衡水。太爷爷说1张奖状奖1千,重孙女直接拿出29张。妈妈何女士称,女儿11岁上5年级,她太爷爷84岁,去年太爷爷承诺女儿一张奖状1千块,给孩子一点鼓励。但期间一直身体不好,最近刚大病初愈,就想着带着女儿1到5年级的所有奖状共29张去让太爷爷高兴高兴。
清末光绪年间(1890年前后),太爷爷学有所成,只身一人背井离乡闯荡到河北保定。太爷爷肩上扛着生活的重担,心中藏着对梦想的执着,在晚晴的直隶总督署谋了个差事成家立业,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华北大地扎根立足,为家族繁衍生息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主人公的故事是结合了多位红色电波守护者的真实事迹而创作的,秦鸿钧就是其中一位原型。1949年3月17日深夜,秦鸿钧正在工作时,突然听到妻子韩慧如的报警信号,当即停止发报,烧毁文件。十多个特务破门而入,将他们夫妇逮捕,关进监狱。5月7日,秦鸿钧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