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孤芳自赏,清高,自傲,自命不凡,在交往中常常要求朋友过高,对朋友过于挑剔,由于对自己定位过高,人为的在自己四周筑起了一座高墙,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曲高和寡,自然高处不胜寒,人们只好敬而远之,长此以往,有话无处诉说,内心必将孤独寂寞,人际关系必然紧张。
孔子曾于《论语·先进》中说过:“过犹不及”,意思是如果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得过了头,那么其实和做得不够是一样的效果,都不太合适。可是为何会“过犹不及”呢?据西汉中期的礼学家戴德的《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记载,子张曾经问孔子该如何做官从政时,孔子的言论便为“过犹不及”做出了解释——“水至清则无鱼”。01。“水至清则无鱼”后来成为了汉语成语,经常被我们所使用,但其实这句成语还有着更为精辟的、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的下半句,只不过很少为人所知,那就是:“人至察则无徒”。
在生活中,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为人处世都会给自己留下一些空间、回旋余地,不走极端,中道而行,尤其是步入职场之中,在职场上更应该懂得“过犹不及”,不能时刻都非常精明,那些看着精明的人往往并不是自认为的聪明,有领导批评下属后还懂得给给颗“糖果”,或者平时遇到小的过错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点拨一下而已,这样的精明人才是大智若愚,大家才愿意跟他交往、打交道、做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虽说出自于班固的《汉书》,但是与老子的《道德经》还真有莫大的关系。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故而“察见渊鱼者不详”,故而“水至清则无鱼”;老子说:“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故而“人至察则无徒”。
名家画廊 | 萨莉,美国画家。1946年出生于华盛顿。她最喜欢的是在沙滩上无忧无虑嬉戏的孩子,能激发她的热情和灵感,以及对儿时的追忆。活出自己的自在惬意。人与人交往是一门大学问,想要彼此舒服的关系,需要一些“舍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