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件事,抗战爆发,陈寅恪的参考书全部焚毁于战火,几乎在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写出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上千种。
陈集多年来一直以竖排繁体形式出版,值陈寅恪逝世50周年纪念之际,译林出版社诚邀专业古籍编校团队悉心勘对,在不改变陈集原貌的前提下,更正早先版本中的舛误,推出了国内第一部简体横排本陈寅恪集,把陈氏博大精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读者。
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等。第一变为“殊族之文,塞外之史”。
1904年,他自12岁开启了漫长的留学生涯,先后辗转于日本,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等校求学,广泛涉猎东方古文字学、中亚古文字学等,先后掌握了梵、巴利、波斯等8门外语,尤其精通梵文和巴利文,但是直到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他也未曾拿下一张文凭。
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让更多读者了解陈寅恪先生,阅读其著,体悟其思,团结出版社近期出版了“陈寅恪经典著作集”,首批推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哪怕不是学术圈人,只有对中国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兴趣,陈寅恪都不会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史学专家许倬云看来,“陈寅恪先生本来有能力写通史,可是晚年眼睛瞎了,环境又不好。他写的关怀基本上不在历史本身,而是将自己也摆放在历史里。”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梁启超先生曾公开称:“他的学问胜过我。国学大师吴宓教授认为他“最为学博识精”。而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更是他的铁杆粉丝,说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