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一词,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在二十四节气中,伟大作家曹雪芹对芒种节格外关注,“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经典情节均发生在芒种节气,这也引起一生痴爱《红楼梦》的已故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的强烈关注,并考证认为曹雪芹的生辰即在芒种节气,包括《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生日也与芒种有关,因为“小说里的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并且“唯鲁迅先生明言不讳,一曰贾宝玉的模特儿是曹雪芹,再曰雪芹是“整个儿的进了小说”,他曾在文章中这样说明。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曹雪芹,文学的版图是否会像今天这样完整?而那些无尽的思考、探索以及争议,是否有能有另一本书可以代替?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5周年,在此选取一篇周汝昌先生的文章,与读者共享。
1986年,北京,周汝昌在87版《红楼梦》拍摄时担任顾问,为薛宝钗扮演者张莉讲述对人物的理解。今年高考作文题,取材于《红楼梦》中“试才题对额”一回,大观园落成后,宝玉等人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第一处景致:一派好水,一桥一亭翼然水上,贾政欲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
红楼梦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他包含了文史哲等各个领域,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古人智慧的重要参考,从而延伸出红学,和大批的红学研究者,可想而知他的历史地位,相比而言其他三部名著都没有这样的待遇,红学家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对于大众而言,对他有不同的看法,和一些疑问,要回答这些疑问肯定要问专业人士,在众多红学研究者当中周汝昌老先生大家肯定熟悉,他是一位严谨务实的国学大师,我们听听他的解答。
承嘱不必急复,只因来札引动思绪,如不即简叙数行,以后反更须重新去理此绪,事倍功半了。拙意主要之点是:从芹书本身昭示分明的,芹公子乃一自古及今唯一的“合成体奇迹”——哲学家的领悟力,历史家的洞察力,科学家的精确度,诗人的心、眼、笔,至少这四者的奇迹合成,还要加上他那奇妙的艺术手法与魅力,方能产生那部书。
周汝昌为什么不续写《红楼梦》?那一些都是因为有疑,真正符合咱们今天这个场合的主题,我一个一个地解这些疑,不是说都解了,而是说就我的能力、水平、条件,我得出一个初步结论,我这么这么干了五六十年,我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