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大公报》刊登了一封父女决裂书,内容是这样的,“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1940年,不论是对张学良还是赵一荻来说,都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一天,赵一荻在香港的家里来了两名不速之客,他们的手中拿着张学良的亲笔书信,看完信件之后,赵一荻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三年了,在香港的这三年时间里,她每分每秒都想要回到他的身边,即便回去面对的是战火纷飞的生活,但是,最起码自己陪伴在他的身边。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麻麻赖赖编辑 | 麻麻赖赖赵一荻,这位在动荡年代中展现出坚韧和忠诚的女子,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对张学良至死不渝的爱情。
第一次惊鸿一瞥,他26岁她15岁1927年的夏天,北戴河的海滨沙滩上,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悄然上演。26岁的少帅张学良,和15岁的名门闺秀赵一荻,两颗年轻的心在这个夏日里第一次靠近。张学良一见到赵一荻,就被她的美貌和智慧深深吸引。
赵一荻,这个名字在当时的天津可谓家喻户晓,她的父亲赵庆华是北洋政府的高官,家世显赫,财力雄厚,赵一荻自幼便享尽荣华富贵,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女,她不仅容貌出众,气质优雅,还精通琴棋书画,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是众多青年才俊心之向往的对象。
张学良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国共两党,或者说是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也是大相径庭,或斥之为“千古罪人”或捧之为“千古功臣”。其意义则在于政治的需要而已。由此也就导致后人对张学良本想认识上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