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看完这篇,保证你对大禹的传说有一个颠覆性的认知!不信的话往下看。传说的印象中,大禹治水,功德无量。他在治水过程中展现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无私的精神,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投入到治水中,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使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夏朝是继新石器时代结束之后,在中原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具有世袭制非部落联盟式政权,寓意着国家雏形的出现。从考古文化类型上讲,夏朝对应的夏文化(或称之为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判定,夏朝的存续时间大体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前后。
华夏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治水的重要人物是共工,他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水神,共工曾经跟五帝之一的颛顼争夺帝位,但失败了,关于共工的记载多是治水的故事,但是由于共工曾经与颛顼争夺帝位,因此被称为恶人。
人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夏王朝建立的基础。古人认为,对天下人有功的才能当帝王,而“大禹治水”就是一件特别大的功劳,为全天下人开辟了生存的场所。所以,周代、秦代的王室都屡屡提到禹,说自己的祖先曾经随从大禹一起治过水,以证明自己统治权的合理性。
今天是大年初四,春节的习俗就不多说了。跟大家聊一聊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事情。春节有一档节目特别火,就是央视一套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一篇讲的就是伏生和《尚书》的故事。讲真,《尚书》对于研究上古史的学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三位帝王尧、舜、禹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对于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其中的细节。传说中,洪水泛滥,大禹接续了父亲鲧的遗志,成功治理了洪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然而,历史记载却告诉我们一个不同的故事。
四千年前的中国,距离历史记载的夏王朝建立只剩下一百七十年的时间。目前有记载的黄河最大一次洪水发生于1843年,最大流量约每秒3.6万立方米,而这一溃决洪水的流量可能是1843年洪水的10倍左右,达到每秒30万至50万立方米。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就有不少历史典故。简单就是上古时期的洪水肆虐,大禹接受帝舜的任命去治水,由于灾情严重,为了避免洪水延祸更多百姓,大禹每日夜以继日的工作,期间他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但最后却没有进入探望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