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脑海中追寻生命中印象深刻的第一支旋律时,总是会想起那首《学习雷锋好榜样》,那是我们80后在小学时肯定会学习的歌曲,每当这首旋律响起,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大山深处那座破小的小学堂,学校里有两个慈祥可敬的老师,一个是负责教一年级的语文及数学的袁老师,一个是负责教二年级的语文及数学,兼校长及厨师的余校长,还有一群在他们身后吱吱喳喳闹腾个不停的山村小娃娃们。
5月17日晚,74岁的胡德夫出现在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上,皮肤的黝黑与眉发的雪白形成鲜明的对照。他粗大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那么自由灵巧,一开口,胸腔里的辽阔,仿佛能容得下高山、大海、土地和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吴垚滔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08/28/1118cc96-cd39-4edb-bea7-a04b8554fb85/transcode_eee5dec0-06af-e70a-d26d-d172a566.mp4/av-g.
1977年,10岁的台北男孩张宇还叫张博翔时,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架钢琴。十一郎当时还叫萧慧文,性格很文静,张宇却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追风少年,张宇对她充满了好奇,就在她面前秀琴技,不料非但没有打动芳心,还碰了个钉子。
一、1993年。赵英俊还是小城青年“赵健”,因中考失利被家人安排进入一所金融学校就读。有一年底,学校举办一场新年晚会,赵健被老师点名要求上台自弹自唱《同桌的你》。他一口答应,并花了150块买了一把蓝色的「红棉牌」吉他,以及花了50块请一位老师来教他这一首歌。
王杰的父亲王侠和母亲许玉都是演员,他们一共有着三个孩子,王杰是其中的老三。在王杰3岁的时候,王侠和许玉带着孩子一起移居香港,当时演员行业也不好发展,而王侠和许玉还有着四个孩子,所以他们经常因为生活中一些琐事而吵架。
“编曲” 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主旋律,结合音乐制作的编配方式,为歌曲编写伴奏和声的过程。接着完善已有旋律,通过添加各种音色和和弦来表现作品的风格。在音乐制作的一般流程中,作曲通常在编曲之前进行,随后是编曲、录音和后期混音。编曲是音乐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人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过七八年间,我大约才三岁多。我居住的三合院里住着9户人家。一根电丝牵在院子里堂屋外大门上边安装有一个喇叭。后来才知道那叫有线广播。每天早晚听到的歌曲就是《社会主义好》,当我还没上小学时就会唱《社会主义好》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