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到少女青葱,我都像是被华盖稳稳笼住的花朵,集所有光华宠爱于我一身,可我并不知道,华盖之外,九州天下,我曾引以为傲的士族和家国,早已腐朽不堪、烽烟四起。”——《上阳赋》正在热播的《上阳赋》,虽说是架空历史,但观众还是可以看出其中故事是有真实历史为蓝本的。
中国历史关于“士族”的研究,大概是被陈寅恪带动起来的,他可能是研究古代士族的第一人,由于他的研究成果,魏晋隋唐数百年间存在一个以姓氏门第为“贵族阶层”的时期才为人熟知。三国两晋时期,吴地便有“顾、陆、朱、张”四大姓,代表人物是顾雍、陆逊等人,到了今天这四姓家族在江南一带依然繁荣。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古代社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和繁荣为界,隋唐之前、东汉之后,中国实行的是以门阀士族为主的“皇权——贵族”的统治模式,从宋朝开始,则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皇权——官僚”的统治模式,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代表着门阀士族对权力的垄断,而唐朝,恰好是两种模式的过渡时代,也是门阀士族逐渐衰落的时代。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一千多年前,有一个人在人群中找不到知音,他把一棵高大的树当成知己。有一天这棵树被暴风雨摧倒了,他很伤心,并用诗记录和表达自己。这个人就是杜甫。杜甫的这些诗流传后世,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感受到他这种心境。
上篇文章讲到了豪强的兴起与如何发展到士族阶段,汉朝到隋以前时期的皇权虽然强大但是还远无法与后世明清的专制巅峰相匹敌,皇权只不过是与世家大族共享天下,这一点在士族兴起以后尤为明显,东晋时期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当士族强大后皇权只不过是他们的代言人罢了。
阀阅一词,是指是封建社会对世代建有功勋的名门望族的称谓,亦即门阀士族。当然,也有不少宋朝家庭不落俗套,凡议婚姻,既不看重对方的门第世族,也不在乎对方有多少资财,而是更关心对方的“人品”,更把“婚姻不问阀阅”列入了家规。
因为在之前的战乱时期,肯定是有许多奸猾之徒趁机把原本有主的田地据为己有,导致返乡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如果这事儿办不好,失业率就会很高;失业率太高就会导致社会动乱。武帝即位后,让人丈量土地,清查户籍,其中查户籍的这一帮人里遇到了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