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是著名旅游胜地,主要包括加德满都和帕坦、巴德岗三座城市,距震中不足百公里的加德满都谷地在此次地震和多次强余震中饱受蹂躏。截止目前,共计损毁了14座重点古建筑,其中12座为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为完全坍塌......
尼泊尔在我的心里面总是带着点私密的,不可告人的重要性而存在着。而我也从没有这么想和别人吐露过关于尼泊尔的事情。过关的那天下了点小雨,我们在公安局门口排队等着盖出境章。猴子在头顶晃悠,身边总有一些大妈问你要不要换钱。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7.8级地震,后续的几个星期里又发生了7.3级余震。地震导致9000人丧生,22,000人受伤,摧毁了近80万的房屋。一年后,地震后的一些残骸虽然已被清理。但是几乎没有进行重建。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4日,尼泊尔加德满都Baluja,在临时避难营里玩耍的儿童。图片来源:Sipa Photo当地时间2015年5月14日,尼泊尔加德满都Baluja,地震后的废墟,在第二次7.5级强震后遭到破坏的电线。
中国网生活4月26日讯 昨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为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建筑坍塌,尼泊尔一处9层楼高古迹坍塌。印度新德里和其他北部城市也有震感。另外,地震造成古庙倒塌珠峰雪崩。
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尼泊尔强震,已经造成超过5000人遇难,尼泊尔宣布全国为地震死难者哀悼三天。联合国尼泊尔驻地协调员办公室报告说,全国有800万人受灾,超过该国人口四分之一。
8.1级的地震让尼泊尔这个神秘美丽的国家遭到重创,整个国家——从人们的生活到珍贵的历史遗迹,都被大地的颤抖撕裂。在这些职业摄影师的镜头里,这种安静的悲伤,或许更有说服力:灾难,应该让生存者更懂得珍惜。加德满都旁的小河,人们将遇难者送到这里火化。
俄乌冲突已有两个多月,当前炮声正响,硝烟正浓,欧美与俄罗斯正在多条战线上角力,尤其是欧洲,由于离角力场太近,导致能源紧缺,粮食断顿,民不聊生,欧洲大国德法英相继有大规模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在应对“俄乌冲突”上不得力。
↑尼泊尔加德满都市区的一个灾民安置点,一名女子给孩子喂奶(2015年5月2日摄)。 编者按 秦晴是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摄影记者,尼泊尔4·25地震发生时,她刚完成纪念万隆会议60年报道任务,正和同事一起从万隆返回雅加达。地震消息传来,她立即请缨,奔赴尼泊尔。
尼泊尔8.1级强震中,共计损毁了14座重点古建筑,其中12座为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为完全坍塌,千年古刹的倒下令人心痛的同时,对于尼泊尔人而言更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崩坍,令人扼腕叹息的尼泊尔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神秘的尼泊尔又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这些损毁的古迹又有着怎么样的历史?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废墟。尼泊尔人很友善,全民信教的国度秩序还挺好。现在非常时期,市民都不敢住在房子里,担心余震,昨晚我们就经历了一次大概五六级的余震,酒店全部人往外跑,有些女孩惊慌到相拥而哭。希望这里一切安好!”这是广州日报摄影记者苏俊杰到尼泊尔加德满都后发出的第一条朋友圈。
巴德岗杜巴广场上的老人。 5月3日,一对尼瓦族的青年举行婚礼,原本他们的婚礼是在五一举办,因为地震而推迟,并一切从简办理。 帕坦杜巴广场主要建筑损毁4座,最精华的两座克利须那石质建筑得以保留,皇宫损失不明,从外侧观测情况尚可。
4月25日在尼泊尔发生的地震,已造成3000多人遇难。在“神祇比人多”的尼泊尔,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也因地震而坍塌或受损。加德满都谷地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坍塌,一些著名历史遗迹,以后很可能无法一睹真容。在为死难者哀悼的同时,我们也来纪念一下这些古文明的遗迹。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且据尼泊尔当地居民透露,首都加德满都旧城区的多栋建筑物倒塌,其中包括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寺庙。9层楼高的名塔达拉哈拉塔(Dharahara)因地震而完全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