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说,记得我出任总理时在这里召开第一次记者会,也就是在这个大厅里边,就明确表明,要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是我们政府的基本任务,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他引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用以说明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刻阐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论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时,引用古语“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人生的最高境界,仅是与天合一的境界,只是达到了天境,达到天境还不算是最高的,还有宇宙之境,往上还有自然终极之境,终极之境也不能算最高的,还有万物共有的本体之境,到了万物之境也不是最高的,因为万物相生相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外有道,万物与道共融,是一个永动循环,永远在运行!
物质利益的获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词,叫正义,没有正义就没有人类的和平,没有正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文明、发展、繁荣昌盛,战乱纷争不断,把地球引向毁灭,物质利益崩溃,谁还能得到物质利益?
中国古代各个学派在思想观念上总是各执己见,但在一个问题上,各家各派的观点和主张却是惊人的一致,这个问题就是民生、民本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很早就确立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以民为基”的思想。
2017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天不言而四时行。这句话源于儒家经典《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儒家所说的“天”包括自然之天、义理之天和道德之天。孔子这里所说的“天”主要是指自然之天,即自然界。孔子所处的时代天下纷争,社会动荡,兵燹不断,孔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礼崩乐坏”,孔子就矢志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也可以引申为万物的繁衍生息。总的来说,“天不言而四时行”是指大道无言,天地有大德,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万物资始。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老子的《道德经》,今天我们分享第72-75篇,这四篇内容其实都是讲老子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的,而老子提出的方法也是秉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首先,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春日武夷山,佳木秀而繁阴。朱熹园坐落其间。800多年前,宋明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于此创建武夷精舍,构建理学体系,将儒家思想进一步传承创新,民本思想就闪耀其中。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考察。让我们一同走进朱熹园、走近朱熹,体会此行深意。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语出汉代刘安编纂的《淮南子·氾论训》。原文是:“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