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华夫妇做梦都没想到,曾经赶场一天都卖不出两三个的竹编筲箕,有一天能在网上几个月就卖出十几万个。殷志华今年七十多岁了,6岁时就学会了编筲箕,他所在的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四方新村曾是远近驰名的“筲箕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没传承这门手艺,会的只剩十几个老手艺人。
李慧敏 张浩 封面新闻记者 杨渝12月的铜梁荷和原乡,荷塘满是枯荷,两岸却仍是绿树红花,充满生机。荷和原乡景区文创街上的一家竹编工坊里,73岁的刘玉国坐在门口,用刀把竹子划成薄薄的篾条聚拢,篾条在他的手中上下穿插飞舞。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比赛现场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9月27日,为期2天的“涪江情 扶残行”涪江流域川渝九地残疾人竹编邀请赛在绵阳市北川县落下帷幕,来自涪江流域川渝9地和浙江省衢州市的37名选手同台竞技,以赛促交流。一捆捆草线,在参赛选手的编织下成为各式精美的草编工艺品。
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斑竹竹编非遗传承人万学透露,公司主要销售竹编画、竹编工艺品等,但因疫情影响,从春节开始的一个多月,竹编产品在网上基本为“零”销售。而在此之前,网络销售同期可达每天二三十单。这主要是公司的主顾大多是餐厅和农家乐,眼下大多没有开张,因此没有采购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底伊乐 唐泽文 黄潇 剪辑 朱文博大熊猫爱吃的竹子也能做出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在大运村里,钟爱熊猫的日本运动员们正在体验属于四川的竹编魅力。竹条在手中交叉,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只“小红兔”。
蓼叶与竹篾编织的蓼蓼壳,小时候大雨天经常少不了戴河筛,筛较粗糟的农作物,也有拿来筛砂石的目前会编这些织竹用具的人基本都老啦,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主要是编织费时费力且卖的价格又不高,大家都抱着动手编织还不如街上买一个的心态,很多精湛的编织手艺已经逐渐消失,年轻一代人多不愿意用这种东西
道明竹编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竹编艺人们砍下慈竹,经过去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染色等工序后,再经过编、绞、锁、插、穿、扣等工艺技法,编织出一件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丰富多彩的竹编工艺品、日用品,精巧细腻,经久耐用。2014年,道明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