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年一年难得吃几次肉只有到腊月才杀鸡宰羊庆祝新年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拿着清单去赶年集,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断叫卖的吆喝,一家人逛一天,提着大包小裹满载而归,曾是春节前的一道景观小时候过年前一定要来一场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
你好,可以发,我投稿是讲我爸的事,真的不知道该和谁说了,总结一下就是:从我记事起我爸出轨4次,还pc在疫情的时候生意不好信用卡也要出轨这次投稿的契机就是我妈离家出走了,我爸天天打电话问我我妈去哪里了,我说我真的也不知道,今天和妈妈聊天的时候她和我说是发现我爸又找小三…
不是现在过年没有欢喜,而是现在过年,少了很多仪式感。记得,小时候,过了腊八,真的就是在过年了。把炕烧得烫烫的,发上两大盆黄米面,再做上两盆红枣豇豆馅,后半夜一家人都起来,烧火的烧火,揉面的揉面,满窑洞都是热气腾腾,一锅锅的黄馍馍蒸出来,端在零下十几度的院子里冻得硬硬的。
童年记忆之70年代的过年 再过几天,就是2021年的春节,灯笼又挂满了大街小巷,年的味道又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些关于过年的记忆又在大脑中活跃起来,让我有了把它变成文字的兴趣。那就请随我回到40多年前的春节吧! 腊八粥 年的记忆应该从吃腊八粥开始。
人往往是会怀旧的,儿时的记忆,和那不曾忘却的年味,那个时候对于年的盼望很多很多,所以过年就成了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事情,也许我们儿时的好多回忆已经变得渐渐模糊了,但那些内关于儿时过年的记忆碎片,却随着岁月的沉淀越发清晰,也许就是因为再也回不去了,所以于我们来说,才那么珍贵。
儿时蔚县春节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出生的河北蔚县城南关关城内后巷的一座小院中,对于春节的记忆是从80年代末的蒙胧,到90年代的整个惯穿,从记事起,我便已不记得在蔚县城南关后巷小院的生活,而是另立新址,也就是老一中操场西墙外的平房院了,后来,爷爷奶奶也搬了过来。
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总会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当时觉得这小词还挺押韵,具体为什么这么做不太清楚。
一般都不会玩太久,就会回家,把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服拿出来,放在一边,大年初一早晨很早就起来了,每年都是天还很黑,听着远出鞭炮声渐渐想起,我和哥哥也会拿着鞭炮去放,放完了我还会拿着拆开的小炮一个一个的放,吃完早饭,早饭就是饺子和凉菜,我和哥哥就会去拜年,父母会在家等着别人来拜年,每到一家,长辈都会拿出糖果,花生瓜子,我也会挑几个自己喜欢的装起来,等拜完年了,两个口袋都装满了,中午饭比较丰盛,有鸡,有鱼,有肘子,还有好多其他的菜,吃完饭就是出去玩,玩累了就回家,吃完饭,因为跑累了,就早早睡觉了,我们这边一般到了初五才会算过完大年,过完了大年盼小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慢慢长大了,长大了也就再也找不到童年过年的快乐幸福感了,不知道大家的童年过年是怎么过的,欢迎交流啊,共同回忆一下那时候的欢乐。
年转眼快过完了,但现在我们过年,一点也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也没有挨家串门的热闹,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这是年的味道。
小时候第一次去上坟我爸把我带我我爷爷坟哪里我爸磕头3个,让我也磕头,我不知道当时是咋回事,死活不磕,然后我爸直接把我抓起来,举过头顶给我扔地上,结果回家我老奶,奶奶,我亲戚,10几个人骂我爸,[捂脸][捂脸]我家就只有我一个男的,其他的生的都是女的记得我四年级,我爸养了一缸热带鱼
作为一枚90后的我来说,小时候过年的期待是,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压岁钱,最重要的是有新衣服穿。而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对过年没了期待,内心多了丝比平常的忐忑孤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越长大失去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