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闲来无事去逛书店,随手翻看一些布满灰尘的连环画,一本名叫《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映入了眼帘。这本书字里行间都在批判孔子,甚至将孔子骂了个狗血喷头,书中的孔子是猥琐萧瑟的,平凡的生活中却透着一丝苦情,让人根本无法和我们心目中的圣人联系在一起。
诸子百家,中学历史学的内容,当时就是为了考试,从来没有仔细想过,有段时间网络上不断的说孙子兵法,也激发了我对这本书后时代背景的好奇,从来读过,感觉我们推崇的儒家思想让我们不思进取,而有钱人都在研究纵横家,墨家,杂家等!
参加学历培训的人都有同感:平时课堂培训,参加者寥寥无几,即使参加,认真听讲着更是凤毛麟角,不是听不懂,老师一开讲,就开始腾云驾雾,再就是授课教师讲的无聊,听课的学员一听就开始进入梦乡,但也有例外,我参加培训时讲教育史的一个女老师就是特例,她的课从来都是无一人缺席!
曾仕强教授在书中说过:“我们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偏偏有三个毛病,第一个,老把经典读错了。我们很少能够深入思考,总是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这就造成了我们中国人对《论语》的误解,实则中华经典文化没有糟粕,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抄错了或解释错了,或者诉诸行动时错了。
1.孔子,又名孔丘,在家中排行老二,文革期间称他“孔老二”,公元前551年生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后人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巨著《论语》,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影响力之巨大。
孔子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除了优秀基因,就是“士”的身份。这个身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身份只能只能靠继承,买都买不到。如果没有这个身份的话,孔子连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孔子了。一,少年时期。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颜氏带着孔子离开孔家,独自生活,也有可能是回娘家生活。但不管
春秋战国时期是周王朝统治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新旧制度的更替,新旧思想的更替,促进了政治、文化、经济的大发展,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激烈交锋为下一个时代的开启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人,而且还是贵族,后来因为宫廷内乱逃到鲁国定居,他的父亲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立过两次战功,父亲先娶了发妻施氏,生有九个女儿,后来娶了一个妾侍,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伯尼,又称为孟皮,因为脚有些问题,按照当时的礼节,不能当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