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礼论》中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些话虽然具有一定的思想糟粕,但其中蕴含的“孝道”却影响了中华文化几千年,让上至权贵、下至贫民,都以隆重的葬礼来彰显对逝去亲人的情感。
竹唢呐表演(资料图)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在四川达州大竹县,无论是民间的红白喜事,还是官方的重大节庆活动,有一种乐器都会登堂入室,为大家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这种乐器就是竹唢呐,其形状与普通的唢呐无异,但因其制作材质为竹子,故称“竹唢呐”。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唢呐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这是流传于农村的一句关于唢呐的老话,唢呐作为我们的一个民族乐器,其历史已经传递了几千年,不管农村的丧事还是喜事,都能听到唢呐的声音,可见人们对于唢呐的挚爱之情。
生死是世界上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有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死,有的人轻于鸿毛,有的人重于泰山,当一个人的年龄逐渐增大,慢慢步入老年的时候,那么就越来越接近死亡,他的家人也是要坦然的去接受老人,即将可能要离开的现实。
红白喜事儿吹唢呐的传统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已经沿袭上千年,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农二代、农三代思想观念日渐转变的趋势下,老一辈农民依然对像吹唢呐这样的传统习俗特别看重。可以说,恰恰是老一辈人的坚持与较真儿,多种传统习俗与文化才得以流传至今。
关于这一做法,说法不一,普遍认为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人走了就应该请人吹奏有的认为,这是传统习俗,表达对逝者的不舍和哀悼,能够营造悲伤的氛围,同时也能起到通知亲友的作用,还有的认为老人去世是新生的开始,唢呐是为逝者离开引路用的,总之众说纷纭,但是群众普遍认为是理所当然。
这个冬天,我们疲于告别。无论是新闻中的名人,还是身边平凡的生命,都在无奈中不断失去。而在不断失去中,人们本能的想要抓住任何聊以慰藉的寄托。音乐,就是其中一种。用音乐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思念,古往今来,已经有了很久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