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它的“战绩”,那可就多了。为了老爷们吃得放心,小命要紧。万一不幸吃了福寿螺,感染上了这种寄生虫,它就会在你体内citywalk一番,穿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身体各器官,引起损伤和炎症反应。
福寿螺多分布在我国南方淡水水域,繁殖力极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每年的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年产卵量可达3-5万粒,因此它能迅速扩散,一旦爆发,会严重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救治医生介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是一种寄生在福寿螺身上的后圆线虫,吴先生一家都有喜欢吃福寿螺的爱好,一周都要吃上好几回,应该是在加工时没有把福寿螺身上的寄生虫处理干净,导致后圆线虫进入体内引起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
随着气温升高,最近在广东多地出现福寿螺泛滥的现象,疾控专家提醒,对于福寿螺,不要轻易触碰。曾经有专家对福寿螺进行过实验,发现一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多达6000条,未煮熟食用后,轻则发烧拉肚子,重则危及生命。
不过吃了它,不会添福添寿,反而可能会有致命的风险。因为是外来生物,近几年扩展蔓延的速度非常快,此前在苏南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太湖流域比较多,现在监测结果显示,已经扩展到苏北地区,前两年在宿迁泗洪,甚至更北的地区发现了。
福寿螺多分布在我国南方淡水水域,繁殖力极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每年的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年产卵量可达3万~5万粒,因此它能迅速扩散,一旦发生,会严重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