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峰一晚,站在康定红海子的冰湖上拍下了这幅照片。夜幕中,两道光柱在西方争奇斗艳。左侧,异常明亮的黄道光向上延伸,这是由太阳系黄道面上的尘埃散射太阳光而形成。右侧,另一道光则是布满暗淡恒星、尘埃和星云的银河。须臾之间,可见250万光年外的仙女座大星系,也可见转瞬即逝的流星。
林语堂说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百姓的好友,是文豪,是创新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酒仙,是厚道慈悲的法官,是月夜徘徊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的人”。
关于自然与人的相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有这样一段堪称经典的描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题要注意的问题: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高中学生翻译文言文,一般做到了“信”和“达”就能得满分了。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明朝高攀龙(世称“景逸先生”)有首诗:“小阁凭栏莞尔,匡床拥被陶然。夜半人声何处,隔浦芦花渔船。”闲居没事,登上阁楼远眺,在安适的床上,陶然拥被而卧,半夜醒来,听见远处芦花中渔船的桨声。冬天早上,推开窗子,下了大雪,一树梅花绽放。如果生活在这样的情景里,该是何等自在!
本报记者 尹晓宇潇湘竹石图(局部) 苏 轼(北宋) 中国美术馆藏治平帖卷(局部) 苏 轼(北宋) 故宫博物院藏为隆教禅寺石室长老疏(局部) 赵孟頫(元) 天津博物馆藏墨竹图 夏 昶(明)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中新网南京5月19日电(徐珊珊)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当晚在南京博物院开展。本次展览分为三期,共展出书画作品150余件(套),包含80余件一级书画作品,其中30余件宋元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潇湘竹石图》(局部)绢本水墨 北宋 28x106cm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陈梦瑶 当下,南京博物院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正在进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名句。
■黄意明 秋季,在一些中国文人的眼中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楚国诗人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吟唱,可谓悲秋之滥觞。 悲秋也和自然界的物候节律相关。刘勰《文心雕龙》云: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这些诗句是来自70后代表性诗人曾蒙最新出版的诗集《无尽藏》,2020年秋天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诗集中收入《意想不到》《火焰》《挡不住的星光》《围城》等作品,是曾蒙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内创作的作品精选,也是让他比较自信的一部诗集。
来源:【华声在线】初夏时节,位于怀化市鹤城区与中方县交界处的怀化康龙旅游风景区的莲花瀑布进入最佳观赏期。瀑布顺着隆起的岩石飞泻而下,由窄变宽,分成多股,如银河坠地,似天女散花,静静地美丽绽放。置身其中,让身心愉悦的同时,你是否还会触景生情,脑海中闪现曾经学过的某些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