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4日从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获悉,近日,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李铁风教授团队联合之江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款仿生软体智能机器人,首次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了软体机器人深海自主游动。近日,相关论文发布在世界知名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
《自然》封面发表之江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合作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最新研究。之江实验室供图位于浙江的之江实验室4日发布消息,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封面发表之江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合作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最新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自驱动软体机器人。
你能想象水中也有“无人机”吗?这类无人机性质的水下鱼形机器人,在海中搭载智能设备、自主翱翔游弋,而且与其他鱼类共生同游、并行不悖,具有环境隐身性质。4月20日,国内首款智能软体仿生蝠鲼——“文鳐”在上海海洋大学问世。该款仿生鱼模仿俗称“魔鬼鱼”的蝠鲼,翼展1米。
六年前,腾讯宣布首期出资10亿元设立“科学探索奖”,每年遴选不超过50名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人在5年内获得300万元奖金,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然而两个月过去了,一共只收到12份申报材料,其中有人声称发明了永动机。在项目最初期,很多科学家刚收到宣传邮件时,都以为是诈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问世。该款软体仿生鱼模仿蝠鲼(俗称“魔鬼鱼”)的体态,翼展1米。虽然在空气中的“体重”达到35斤,但在水里游动却是灵活无比,令人真假难辨。
央广网上海4月22日消息(记者唐奇云)模仿蝠鲼(俗称“魔鬼鱼”)的体态,翼展达1米,虽然在空气中的“体重”达到35斤,但在水里游动却是灵活无比……4月20日,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问世。该仿生鱼由上海海洋大学核心成员30余人的仿生鱼团队历经10余年研发,取名“文鳐”。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上海张江,一直被视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高地。近年来,作为张江核心区域的张江机器人谷更是成为了这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张江机器人谷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总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是上海市首批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作者:Sheldon绘制:Mirror美指、对白:牛猫排版:Mirror鸣谢:罗瑞龙,宋婷婷注:1. 阿尔文号潜水器是1964年建造的。后来,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经过一次改造。因此,在每个历史时期,阿尔文号的外形都会有点儿不一样。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林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对于力学专家来说,力,能演变出怎样的功能和形态呢?在我看来,力,可以意味着坚硬,更可以意味着柔软。在软体机器人领域,我们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
24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只剩下大概一周的时间了,大家复试准备的怎么样?是否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还是放平心态,不急,等分出来再说,逐渐躺平呢?在这里小派还是建议大家越早准备复试越好,毕竟大丈夫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