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反思座谈会”上也评价说:胡风问题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一个重大问题。仅就心理影响来说,至少影响了我国两代作家,也影响了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1988年7月16日《文*报》)。
三 现实主义的异端:胡风的理论批评及其被批判 三 现实主义的异端:胡风的理论批评及其被批判 胡风的理论追求、批评贡献和后来的命运,都表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不只是在学理和审美意义上的评判,其历史的展开包含着严酷的政治运动。
1952年12月,他把舒芜从遥远的南宁请到北京,参加在东总布胡同中国作协举行的帮助胡风检查思想的会,成为胡风派诗人中第一个“起义”者。1955年初,《人民日报》一位女编辑向舒芜约稿,舒芜就写了一篇关于胡风的宗派主义的文章交稿。
“方国亮痛哭流涕地报告这几天的工作情况,他竟激动到在讲坛上乱跳。他嘶声地诉说他们如何每天只睡两三小时,辛苦地办事,然而一般人却渐渐消沉起来⋯⋯方国亮的一番话也有一点效果,散会后又有许多学生自愿聚集起来,乘小火车向下关出发……”这是巴金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中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