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人体由大约60兆个细胞集合而成,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当中,不同的细胞各自承担这自己固定的职责。其中有一部分细胞承担这“分化成各种细胞”的职责。我们称这种能够成长成为各种类型细胞的种子细胞为“干细胞”。
目前大多数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认为干细胞是来自于胚胎、胎儿或成体内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制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能够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也能产生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已特化的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1]。
干细胞是未分化和未成熟的细胞,它是人体内具有潜在分化能力的通用细胞,并且可以再生各种器官。干细胞疗法的历史始于1888年,当时两位德国动物学Theodor Heinrich Boveri和Valentin Haecker首次提出干细胞的定义,他们确定胚胎中能够分化成更特化细胞的独特细胞群;
“人食五谷,孰能无疾,有疾需就医。”然而,长久以来,临床上的很多疾病都缺乏明确高效的治愈方法。以干细胞技术为核心的再生医学的诞生与发展,正在逐渐“解决”难题——它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医学技术的认知,且成功应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中,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干细胞是用于人体自我更新的一种通用“建筑材料”。它们存在于人体生长的各个阶段,可以分裂繁殖,同时保持不变。必要时可以在分裂过程中改变“程序”创造出其他的、新的特化细胞,例如血液细胞和各器官细胞,代替“服役期满”的老细胞。
今年6月21日,清华大学药学院丁胜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题为“采用特定化学鸡尾酒诱导小鼠全能干细胞”的论文,表明不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和二细胞胚胎,而对一些细胞进行改造,就具有创造新生命的极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