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近年来,张衡候风地动仪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遭到了许多网友和中外专家的质疑,甚至有人直言:“张恒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王振铎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才设计并发明出来的,但由于被选进了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汉货色,可事实上,那珠子根本掉不出来!”需要的明确的是
后来,王振铎先生根据英国人米尔恩对悬垂摆工作原理的推断 , 于1936年绘制了地动仪复原图形, 1951年又按照日本人萩原尊礼和今村明恒对直立杆工作原理的推断做出了展览模型,后来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 这是我难得的一篇涉及中国古代的文章,但没写军事,也没写政治,写的是一项科技发明,而且归根结底,说的还是现代的事情。 1 汉,永和三年,二月初三。 这一天,都城洛阳的那台奇怪的机器,忽然发出了一声“叮”的声响。
根据古书记载,张衡发明出了一款地动仪,它可以感知地震的发生及其方位,并且灵敏度比人的感觉还要高。在地震之后,地动仪中的立柱会向地震的方向倒去,从而触发开关,对应方向的龙会吐出一颗金属丸,地下的蟾蜍张大口接住。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古人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张衡便是典范了。曾几何时,张衡的地动仪,被写入中学课本,然而课本中的地动仪,并不是张衡原版的地动仪,而是现代人仿制的“王氏地动仪”,张衡的地动仪,在千年的历史中早已流失,图纸也没有留下,只留下史书上的些许文字记载,例如《后汉书》中这般描写道:“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近年来,张衡地震仪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国内外众多网友和专家的质疑,甚至有人说:“张衡地震仪是王振铎根据古籍记载的196个字,在之上世纪50年代设计发明的,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但由于它被选进了教材,中国人认为它是东汉商品,事情其实是不可能发生的,那颗珠子根本掉不出来!”需要
1984 年,美国地震学家博尔特院士曾毫不客气地评论道:“中国目前最流行的地动仪模型工作原理模糊,模型简陋粗糙,机械摩擦大大降低了灵敏度,对地震的反应低于居民的敏感,其作用应予以质疑,而且利用铜丸的掉落方向来确定震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