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歌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民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其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品味之高,风格之多样,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与之相比美的。民歌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写照,反映了人们对劳动的追求、爱情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紧紧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一首《走西口》,唱出了多少无奈和情愁!这首歌的历史背景是清朝咸丰五年,山西遭受连年大旱后,晋西北新婚妻子刘玉莲送别即将出走西口谋生的丈夫,与他道别时的场景。
疫情期间,守在温暖的炉火旁看完52集老剧《走西口》后,感觉剧本对教化似的“英雄”塑造有些过于突出,情节构造和故事悬疑上花了太多工夫,由于没有深刻表现出因为生存引发的一场持续浩大的地域性群体迁移,而导致了其苍凉意味与悲壮色彩的缺失,但同比近年来那些所谓大投入大制作、虚张声势、不伦不类的历史题材作品,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仍然为它以恢弘的气势、以平民的视角切入感到欣喜和高兴。
作者:纵横 【按】初秋(2017年9月)的天气依然炎热,和朋友在广场纳凉聊天,只听到不远处传来了歌声。细细听来,嗓音洪亮宽广,像是西北民歌,又像是歌剧。忍不住,便跑到声音播放处,“请问老先生,这个歌是什么名字?我感觉很不错”。一个老者从陶醉的歌声里转过头来“是《西口情》”。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内外是故乡。山西河曲民歌演员邬光唱二人台已经21年了,在二人台《走西口》中唱着一段与长城有关的故事。如今,唱的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冬去春来,长城也见证着人们生活的变迁,走西口在邬光看来已经有了新的解读。
在山西与内蒙的交界,三月份这个季节,北风呼啸,黄土和依稀可见的白雪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我们这次的旅程没有选择进入大同,而是直接再往西,直奔右玉,去杀虎口看一看。其实之前来过一次杀虎口,但只去了关城,并没有去杀虎口真正的古堡。这次也算是弥补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