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改良品种、发展电商、壮大品牌、丰富业态……近年来,辽宁省东港市多措并举,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鲜果年产值超60亿元,10万多农户从事草莓生产,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新华社沈阳1月18日电(记者张嘉琪、汪楠、白涌泉)腊月里,东北的室外滴水成冰。走进辽宁东港的草莓大棚,一颗颗鲜嫩的草莓正“美美地”晒着太阳。“颜色鲜红、个儿大饱满的就能摘了。”清晨,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采摘工们正从嫩绿色的叶丛中小心翼翼地摘下成熟的草莓。
东港市是“中国草莓第一县”,现品牌价值77.5亿元。全市10万余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农民人均草莓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全市拥有草莓专业合作社436家,家庭农场49家,构建起“企业+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模式,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较高。
1月14日,在丹东东港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草莓温室大棚内,工人正忙着采摘、分选、装箱。“随着采摘季的到来,东港草莓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当天采摘的草莓鲜果,最快第二天就能摆上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超市的货架。”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廷东高兴地说。
今年初,东北以奇袭的方式,迅猛、粗粝、不容拒绝地闯入了这个寒冬。然而,与“3天狂揽60亿”的哈尔滨不同的是,“草莓价格跳水”的消息却让另一座东北小城有点困扰。1月下旬,小城远郊。梁勇将汽车随意停放在空地,指引我从寒风灌骨的室外走进温室大棚。暖意顷刻袭来,仿佛这里是春日结界。
寒冬时节,草莓迎来消费旺季。在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大连庄河市的草莓大棚里,草莓茎叶翠绿,簇拥着颗颗红红的草莓,见之令人欣喜。东港、庄河是全国知名的草莓生产基地,也是辽宁草莓主产区。两地正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大棚,寒意一下子被关在门外,阳光透过半透明的棚顶,均匀地落在满目浓绿的植株上,颗颗鲜红草莓点缀其间,散发着幽幽果香……这里是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小甸子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区。“今天凌晨刚摘了一轮!品牌响,品质好,不愁卖!
2024年第八届中国品牌日于5月10日在世博展览馆正式开幕啦!本届展会创新开设了品牌美好市集展区,共有近150家品牌企业参展,围绕乡村振兴产品、区域特色消费品、地理标志产品、老字号产品、非遗手工艺品等进行展示展销,现场还邀请到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匠人进行现场展演。
【来源:辽宁日报】本报记者 王卢莎“恭喜夏家村杨屯组付金颜选送的参赛草莓获‘金牌草莓’称号!”近日,东港市椅圈镇的“草莓大集”火爆开市。“俺们夏家村是‘东港草莓第一村’,获金奖那是必须的。”拿到大奖的付金颜,语气中满是自信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