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5月24日,记者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了解到,该院近日完成了全球首例猪到人的临床辅助异种肝移植手术,成功将基因编辑供体猪的肝脏移植到了一位71岁右叶巨大肝癌的男性患者身上。“术后第七天,患者已经实现下地自由活动,肝功能等多种指标恢复正常,目前可以和医生握手交流。
澎湃新闻 1月9日,澎湃新闻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获悉,该院于1月7日成功实施了国际首例基因编辑猪——脑死亡患者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手术,由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领衔肝胆外科及全院十余个学科专家团队,成功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原位植入到脑死亡患者体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因编辑猪肝脏对人体肝
人体器官移植是挽救危重患者的关键医疗技术,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而以猪作为器官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正带来新的曙光。11月22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国际移植协会(TTS)正式认可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亚洲器官移植研讨会(TSS)在上海举行。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李思辉 通讯员 常宇近日,《中国科学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陈刚团队在异种移植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基因编辑猪肾移植在猕猴体内存活超过半年。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中新网北京6月14日电(韦香惠)被视为新一轮医学革命的异种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在近几年似乎格外瞩目。简单来说,异种移植是把一个物种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物种体内。医学界一直对通过异种移植来解决人类器官短缺困境寄予厚望。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常宇11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陈刚教授及其团队,宣布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将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脏移植到猕猴体内,首次实现了移植后的猕猴存活超过半年。
10月10日,在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国际智能育种峰会上,首农食品集团发布的抗蓝耳猪科研成果显示,基因编辑抗蓝耳猪新产品已在新种质创制、生物安全评价等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新进展。该项科研成果是在国家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支持下取得的,将为未来抗蓝耳猪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当下,器官短缺仍是一个全球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全球只有不到10%的器官移植需求能得到满足。而近年来正逐渐走入临床的基因编辑猪器官或许将打破这一困境,成为器官移植手术中器官的新来源。近日,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