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小心翼翼护送患儿。5月15日上午,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床上的白肺女孩饺饺(化名),终于睁开了眼睛,打量着陌生的环境。医生说,再治疗几天,她就可以出院了。饺饺今年6岁,她能死里逃生是一个医学奇迹。
166天,从死亡线上拉回老崔,他们“感觉人生值得”。武汉明州康复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聂丹阳时刻跟随着65岁的崔志强。7月21日,住院166天后,崔志强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出院,转至武汉明州康复医院进行康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救治工作,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成立了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的医疗救治组,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是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的主力军,一个多月来,紧紧围绕“提升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昼夜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取得了阶段
这是云南省首例应用了吸附型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病例。据了解,该患者是一名重症肺炎,耶式肺孢子虫肺炎、重度ARDS、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在液体复苏、持续肺保护性通气和俯卧位通气后循环和氧合仍差,并于9月10日进行ECMO治疗,开始治疗后,患者氧饱和度由77%上升至96%,疗效显著。
等到大家整装待发来到洞穴之外后离戈才为他们解除了泡头咒,但是解除的瞬间所有人都发出了一阵干呕。看来大家经过一晚的腌制都入味了啊,而离戈早有先见之明给自己释放了清理一新甚至还喷了点香水。然而哪怕是这个状态下的杜瓦林也眼尖的看到不远处的动静还有声响大声喊道:“有东西接近!
(原标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罗壮主任团队开展云南省首例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辅助下肺消融术)8月2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罗壮主任医师团队在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了云南省首例肺消融术。
时间倒回2020年8月中旬,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定点隔离区收住了1例输入型新冠肺炎患者,由于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7天内由普通型转变为危重型,双肺胸片变为“大白肺”,一个星期的保守治疗,患者非但没有好转,病情反而持续恶化,气管切开全靠呼吸机供氧,经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组远程会诊决定上ECMO技术支持。
然而,跟肾移植不同的是,肺移植后并非就万事大吉,安享生活了,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数据,移植后1个月、3个月、1年、3年、5年和10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3%~94%,88%~90%,78%~82%,61%~69%,48%~59%和23%~41%。
8月9日,一则“央视专访全球首位新冠肺移植出院患者”的视频上了热搜。崔志强,65岁,武汉花楼街居民,新冠肺炎后双肺纤维化坏死, 靠ECMO人工肺不停机维持生命62天,最终经专家团队为其成功换肺,挽回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