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半规管BPPV1、后半规管管内结石症A、反复发作,可由平躺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B、持续时间<1min;C、Epley或Semont手法复位,可引出眼震,多为快相朝向下方的旋转性眼震,合并快相朝向前额的垂直眼震;D、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眩晕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有曾经犯过眩晕,在神经科门诊大概有1/3的患者都属于眩晕的患者。其中很多患者首次发作眩晕时,都异常紧张害怕,甚至带有明显的恐惧感,患者自己包括其家庭成员都会很焦虑、着急,往往急诊就医,认为自己患了多脑袋的、很严重疾病,例如脑出血脑梗死等。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神经耳科门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所有诊断的20%~30%。后来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出现各种改良法,一般称之为颗粒复位手法,主要是去掉了振动和镇静剂步骤,复位过程更简便,但基本的身体位置改变步骤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们常说的“耳石”其实是人的内耳里一种比芝麻粒还小的碳酸钙结晶,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与蛋白质混合在一起组成耳石膜,附在毛细胞的黏液毯上,当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这些耳石颗粒会随着患者头位方向的移动,受重力作用发生一定的位移,这时患者就会产生一种“一动就晕,不动不晕”的感觉。
天旋地转、不敢睁眼,还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耳石症让不少患者苦不堪言。在“上海嘉定”APP、嘉定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100.3同步音视频直播节目《健康有道》中,嘉宾对耳石症相关科普知识作详细介绍,并解答部分听众、网友提出的问题。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也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目前,临床上对耳石症的发病因素仍不明确,它可能是一孤立的特发症状,也可能是由下列因素引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