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士族,指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兴起于东汉时期,鼎盛于魏晋,至南朝逐渐衰落,那么,门阀士族在东汉是怎么兴起壮大的?
门阀士族,中国东汉后期至隋唐中期、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结成的政治集团。曹操在其曹氏政权兴起时,为成就大业,曾经打破士族门阀观念,三颁求贤令,用人唯才,网罗地主阶级中下级人物,抑制豪强,以加强中央集权。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古代社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和繁荣为界,隋唐之前、东汉之后,中国实行的是以门阀士族为主的“皇权——贵族”的统治模式,从宋朝开始,则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皇权——官僚”的统治模式,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代表着门阀士族对权力的垄断,而唐朝,恰好是两种模式的过渡时代,也是门阀士族逐渐衰落的时代。
提到西方国家的贵族文化,很多国人羡慕不已。其实中国的贵族早已有之,兴起更早,历史更悠久,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六卿赵氏、中行氏等诸侯世臣家族等等。而中国的贵族历史中有一个很独特的群体——“门阀士族”。
阀阅一词,是指是封建社会对世代建有功勋的名门望族的称谓,亦即门阀士族。当然,也有不少宋朝家庭不落俗套,凡议婚姻,既不看重对方的门第世族,也不在乎对方有多少资财,而是更关心对方的“人品”,更把“婚姻不问阀阅”列入了家规。
东汉后期,朝廷选拔人才的手段主要是察举制和征辟制,读书之士子要获得征召,必须通过汉廷的一系列选拔。这种体制最终往往被一些大官僚、功臣所把持,他们基于个人政治利益需要,将人才依据门第、身份等划分为各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