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其中,就有一种芝麻大小的小黑虫,它可以悄无声息地钻到我们的肌肤内吸血,还能不被轻易察觉,等发现的时候或许已经为时已晚,此刻夺走人的性命轻而易举,因此也被人称为“夺命吸血虫”。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南方某所高校中,有3人遭到蚊虫叮咬的问题,其中2人情况较轻。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宋黎胜 史俊 记者 吴朝香“静脉曲张病人躺台上突然发现大腿根有个异物。这个就是传说中的蜱虫吧,活久见,好激动……”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虞聪走下手术台,将此次奇特经历发了朋友圈。同事调侃,血管外科医生手术台上,居然还顺带干了捉虫的活。
天气炎热,户外活动要防范中暑和热射病的同时,更要当心“疯狂的虫子”。这段时间,包括东莞市长安医院、东城医院、厚街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都收治了被虫咬后高烧不退、病情严重恶化的患者。其中,60岁的曹女士出现脓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生命垂危。
夏日将近,长沙的风多了几分燥热。不少人想要出门寻找诗和远方。一到假期,大半个朋友圈不是在露营,就是在露营的路上。看到江边满满当当帐篷,写了这么多年科普文的草莓大夫。第一反应是:出去玩也要小心——小心招惹虫。
体型比芝麻还小,以动物鲜血为食,如果感知周围有动物活动,就会来到草叶顶端,张开一对前肢作“拥抱太阳”状,之后,会抓住“猎物”的衣物或皮毛,用口器切开皮肤并寻找血管,将自己半身都埋入伤口内,尽情享用“美味”,这一名副其实的“吸血鬼”就是蜱虫。
最近,一位十岁的男孩从恩施转到武汉治疗,经过专家团队诊治后发现,孩子的病因竟然是寄生虫钻进了心脏里!前不久,家住恩施的俊俊因为呕吐、精神不振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在检查时医生发现孩子出现了大量心包积液,通俗的说就是心脏里充满了液体。
提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们关注的焦点全部都集中在屠呦呦教授这一个获奖者身上,很多人忽视的是,那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不是只有屠呦呦教授一人,而是三个,另外两位获奖者分别是来自日本的大村智和来自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而这两位科学家获奖则是因为同一项成就:发明了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有效疗法,他们合作分离出了一种全新的细菌素,叫做伊维菌素,这种菌素极大地降低了盘尾丝虫病的发生率,对其他类型的寄生虫感染亦显示出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