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已经有点遥远了。那个年代能成功的都是走到时代前端的人,这个年代也是如此,90后做区块链发财的不少,做电商发财的也不少,只是有人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活在哪个时代都不好,活在当下才最好。
1979年夏天,那时候我才三岁,二叔公因为土地纠纷与人发生械斗,致人重伤后,为躲避赔偿连夜跑到广东,据奶奶透露,当时把东拼西凑仅有4元现金交到了他手上,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是与家里断了联系,也可以说是渺无音信,至于是死是活,更是无从得知。
#窖藏88岁月弥香#我是一名80后,对于我而言,80年代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时代,有很多深刻的记忆。我生活在农村,80年代的北方农村,生活还很不富裕,所以很羡慕城里的有钱人。在那个年代,家里有多少钱才算“有钱人”呢?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万元户”就是当时我能想象到的,最有钱的人了。
回顾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被称为“万元户”的人群备受瞩目。他们拥有每年收入超过万元的财富,被认为是社会的富裕阶层。然而,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禁要问:如今年收入要达到多少才能与80年代的“万元户”相媲美?并且我们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思想。1979年11月17日,新华社又以图片报道了山东临清八岔路镇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的事迹,先后被国内外50余家新闻媒体转载采用。自此万元户的叫法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
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神州大地上自由地吹拂,那些不甘贫穷的人们率先觉醒,他们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撒了欢似地在致富的路上奔跑,靠着勤劳和聪明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万元户”。胡月利和她的哥哥胡迪敬就是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下海经商“先富起来”“万元户”,这是一代人的印记,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胡月利和胡迪敬最早“下海”,除了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疼母亲太过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