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学习中,OK 一词使用的广泛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单词,就像中文里的"好"一样普遍。OK 又可以写作 okay、O.K.,虽是一个英语单词,但也常见于其他语言的英语口语,表示赞同、许可。一、起源趣闻追溯 OK 的起源,说法不一,现摘录两个最受欢迎的说法,与各位分享。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6月23日,江西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题为《回了个“OK”,江西一男子成了被告》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中提到,因为一个“OK”表情包,一起债务纠纷的当事人被告上法庭,而原因是这个“OK”表情包是在表达某种肯定或者认可的意思。
10月17日,吉林通化的韩女士将孩子放留车上,顺手将车钥匙也放在了车座上,她刚一下车,就发现车被锁上了。“当时我看他冲我呵呵笑,我就知道是他拿着钥匙把车锁了”。韩女士很着急,一直在引导孩子打开车门、扣车把手,孩子发现自己被锁在车里出不去了,一度大哭。
“OK”这种用法的最早使用者是美国的一位邮政职工,他的名字叫欧德·克利,英文名字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分别是O和K。每天他都要经手处理许多邮件,而且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已经某人验收,以示负责。由于签写的劳动量很大,处理起来要占用许多时间。
来源:法治日报 网络社交聊天时使用表情符号 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但若使用不当, 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 近日, 男子因在微信上 回复“OK”表情成为被告, 引发关注。 2022年12月, 男子刘某云在被要求成为 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时, 回了一个“OK”的微信表情手势。
最近国内年轻人很喜欢说一些谐音梗,像“我真的会拴Q”、“蒜球”、“蚌埠住了”这些,如果换个角度,把它们念出来,就是“我真的谢谢您嘞”、“谢谢”、“绷不住了”。大家可以先试着读一下下面这个对话,看一下能否get到!豆知識:すき家 食其家。
6月23日,江西法院微信公众号一篇《回了个“OK”,江西一男子成了被告》文章引起网友高度关注。报道称,2022年12月22日,郭某某在微信上与刘某云商量其子刘某伟借款的还款事宜,郭某某发微信消息要求刘某云成为其子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对此消息刘某云于12月24日回了一个“OK”的微信表情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