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得益于气血在体内的顺畅游走,但气血所行之脉络并非一路畅通,总有一些容易“堵车”的弯道。古人将这些易堵点总结为“八虚”。这些易堵点是五脏邪气易于藏匿的地方,如果邪气瘀血留滞,就会损伤筋络骨节,导致经气运行不畅,关节屈伸不利。“八虚”在哪?
习得点穴法,妙计威天下。要得此真技,先学运气法。习点穴之法,必须先明确十二经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其具体的练法:取坚硬的木材,制一木人,身上先绘标出一条经的穴位,循其经络点其穴位,每日3至5 次,每次3至6 遍。
民国初期,恒林大师尤攛性功罗汉打穴术,'发于心灵,出于性能'“手如流星”'摸、拿、击、点,出神入玄,受者如触雷电。打穴术的基本手形、手法,与一般技击术大致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小巧短劲、便于钻隙、注重点击、暗力穿透、猝发多变等。少林打穴术的基本手形有:阴掌、阳掌、横掌、爪
《跌打医方大全》清代名医【谢椿森】秘传祖传珍本精抄一册全全书收录十二时辰打伤穴图及急救秘方,108穴位点打伤图及服药方,伤筋断骨秘方,金创药方,千金不换伤方,英雄大力丸药,五脏轮至数算计法之图等内容珍贵!
子午流注针法是中医针灸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发现的人体的一种规律,即中医有12条经络对应12个时辰,12个时辰就是12地支,每个时辰因经脉气血的不同而有盛有衰,根据经脉的盛衰开合,进行针灸,而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敲胆经的时间安排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只要不是在饭后等特殊时间点就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再深夜,睡前的那一段时间是最好的。因为饭后大量的血液都去消化去了,敲胆经的话,胆经就会和胃部抢血(敲打的部位血液流量会变大),胃部缺血消化就不良,是得不偿失的。
门诊上有一部分肺结节患者反馈,经常凌晨3点-5点就醒,之后便很难入睡。从中医理论看,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天的十二个时辰,凌晨3-5点为寅时,肺经当令,此时肺经最为活跃,若经常醒来那就说明你的肺经失调了。
子午流注针法不是特指一种针法,而是一类针法,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四种:金代何若愚《子午流注针经》的养子时刻注穴法、明代徐凤《针灸大全》的纳甲法、高武《针灸聚英》的纳子法、及现代北京中医学院单玉堂先生的“单氏一四二五三零”开穴法。
患者1月前无明显原因开始出现右手掌及右手臂疼痛,麻木,以夜间为主,后来渐而加重,影响睡眠来诊。经询问,患者症状发作时间有规律,一般在夜间2点左右疼醒,至4点左右,症状缓解,白天无明显不适。患者因从事水产生意,又是夜间发作,考虑风寒湿邪,阻滞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