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首届国医大师,国务院“杰出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暨首席荣誉研究员,国家中管局中西结合治疗非典专家组成员
古书《鹖冠子》里说,不要以为贱的东西没有用处,假如在河中心有人从船上落入水中,此时若能飘来一只能够救命的匏瓜,那它的价值就有千金了,所谓“中河失船,一壶千金”。宋人陆佃解释这句话时说:“壶,瓢也,佩之可以济涉,南人谓之腰舟。”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4日讯(记者 梁湘茂 通讯员 邹蓬 彭夏芳)清秋九月,淋漓的秋雨飘落下来,湖南湘江新区后湖一带凉爽多了。几茎翠竹映衬着“拙福堂”中医馆几个大字。9月3日下午,在秋雨声中,记者来到这里,采访了这家中医馆创办人彭友胜。“为什么取名叫‘拙福堂’呢?
【成语名字】:悬壶济世【成语拼音】:xuán hú jì shì【成语释义】:比喻行医救人。赞颂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成语出处】:《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华声在线9月20日讯 中秋前后,天气逐渐凉爽,正是登高出行的好时节,然而每年夏秋之交,却是腰椎病、膝关节病的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进长沙后湖的拙福堂中医馆,采访湘西老中医彭友胜,感受杏林力量,传承中医精粹。 采访当天,34岁的郑女士刚好从张家界赶到拙福堂问诊。
从满头青丝到耄耋白首,他一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坚守医者仁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救病人于危难,为患者解除病痛,赢得了“慈悲济人、祛痼回春”的赞誉,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诠释了一代名医大家的卓越风范。
来源:决策探索杂志文 /闫崇文一中医药千年历史中,不乏名医辈出。但共同点却一模一样。他们都有起死回生之疗效。有这样的疗效,才有千年中医药的传奇。但让人费解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量医籍中,却找不到起死回生之法、之路、之术。
“悬壶济世"是古时对医生职业的一种描述,“誉满杏林“更是古代名医诊治病人的一种境界与情怀,轻症治好栽杏树一棵,重症治好栽杏树五棵,就当诊治的酬金。当然,这种诊治方式应该是医药分家的,医生只负责诊病、开方,病者仍需要到药铺去抓药。